來源:中國營銷傳播網 作者:崔濤
自打李寧品牌換標之后,李寧公司就攤上大事了,李寧的白發也越來越多了,李寧品牌力正在逐漸弱化,已是不爭的事實,如何讓李寧品牌壯起來?有人豪言,既然市場先生這個終極裁判,證明李寧換標不行,那么李寧不如學可口可樂,放棄新可樂,回歸經典老可樂,干脆直接把“讓改變發生”改回“一切皆有可能”。為何要改回去?他給的理由是把三四十歲的老顧客給撿回來!
其實,老顧客根本就沒掉,只需李寧下個口令,立刻召之即來;崔濤就是現成的一例,在李寧換標清倉之際,我趁火打劫,一氣買了三套純黑全黑運動套裝(無任何條紋,唯一不黑的地方是商標),如今,幾年過去了,穿舊了,想買新的,李寧店里沒有,其他耐克、阿迪、喬丹、361品牌店里有嗎?也沒有!
讓李寧回頭走老路,這絕對是行不通的,單從維護體操王子價值這一點,就可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否定掉,那不是丟面子的小事,那叫“掉價”。年輕一代,李寧絕對會拼死爭取,老顧客呢?李寧自然也不忍割舍,只是苦于無計可施,那么,是否有魚和熊掌兼得的“秘法”呢?
三四十歲的人基本上都是家長了,可統歸為“一切為了孩子”這一大類了。湊巧的是,這些家長的“小孩子和大孩子”,不正是李寧現在和將來想拼死爭取的“年輕一代”嗎?這群孩子在忙什么?忙著打游戲,為啥打游戲?享受贏的快感!忙著中高考、忙著求職、忙著創業、忙著談戀愛等等,這所有的忙都指向了同一個目標和結果——“贏”。有位朋友曾拷問過我:“贏的感覺,真有那么好嗎?”,我含糊其辭:“親自品嘗過,才知贏的滋味有多么誘人!”
李寧的廣告語自然而來:“一切為了贏”(英文:ANYTHINGTOWIN),這句廣告語與老廣告語“一切皆有可能”起步兩字都是“一切”,自然過渡,不像“讓改變發生”那樣突兀、陌生,能預人似曾相識之感;更重要的是“一切為了”四個字,容易讓家長慣性聯想到“一切為了孩子”,跑步健身,有了好身體,可為孩子賺下更多家業,陪孩子走更長的路。
我上網搜了一下,有一首軍歌名稱剛好叫“一切為打贏”,可見,“一切為了贏”也不算是我硬造出來的,而是有源頭可查的。“一切為打贏”這句話,如能轉用于推廣李寧的籃球運動裝備,應該比“主宰這一秒”的青春期更長些吧。
那么,“一切為了贏”的“贏”字從何而來?想想看,如果李寧不是多年連續贏得世界冠軍,而是像劉翔一樣,中途意外輸了,而且輸得盡人皆知,李寧品牌還有那么強大的號召力嗎?“贏”的英文是“WIN”,李寧拼音縮寫“LN”,藝術化,拼一塊,恰好是“W”;寧字的韻母是“ING”,與“W”拼一起,就是“WING”(翅膀的英文),發音與“WIN”基本一樣。如果你像繞口令一樣,自言自語自聽,“李寧、李寧”多說多聽幾遍,你感受一下,是不是與“贏”的發音非常貼近?崔濤自以為,“神意”可解釋為“巧合”,巧合之處越多呢,說明“自有天意”|、“天意如此”吧!
“WING”這個英文單詞的中文意思是“翅膀”,這翅膀是啥鳥的翅膀呢?鷹(發音與“贏”基本相同)的翅膀!如果你看過李寧的體操視頻,你不覺得他就像一只上下盤旋、時而俯沖、時而翱翔的雄鷹嗎?電視廣告畫面出來了,體操王子在鞍馬上上下翻飛,漸漸從人形變成了雄鷹。
既然李寧已經成了雄鷹的化身,那么,李寧的商標圖案就可改換成“雄鷹展翅”的樣子,最好加一個抽象化的鷹頭。現在李寧的電視廣告畫面中經常用動物來代言,用狗用貓,肯定比不上百鳥之王——“雄鷹”的平衡力、操控力、沖擊力!李寧的商標圖案無論是老圖、新圖,還是我新造的新新鷹圖,簡化后都是一個“V”形,英文“VICTORY”的縮寫,中文“勝利、贏了”的意思,與“WIN”(贏)心互聯,區別在一靜一動,“贏”是動詞,“勝利”是靜詞。一句話總結,如果李寧本人是人們心中一只不可戰勝的雄“鷹”,那么,李寧品牌的使命,李寧品牌存在的價值,就是幫大家“贏”得一切,“贏得夢想”、“贏得中國夢,恰如習大大給大家描繪的,“讓人人都有出彩的機會”。
其實,李寧品牌早就對“WIN”有感覺了,我在李寧專賣店的墻上看到一條標語:“人人皆是英雄,1984年,李寧成為一代英雄”,重心落在了“英”字上,“英”字與“鷹”和“贏”同音;李寧官網上有關李寧公司簡介一欄,最后一句是:我們秉持“贏得夢想”、“誠信守諾”、“我們文化”、“卓越績效”、“消費者導向”與“突破”的公司理念,力求將李寧公司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體育用品公司,公司理念第一句就是“贏得夢想”。可見,李寧這只雄“鷹”,與“贏”早有前緣注定,并非捆綁夫妻!
如果李寧這位一代“英”雄,化身為“鷹”,化神為“贏”,那么,李寧本人的“形和神”就都被轉化到“李寧品牌”上去了,李寧本人一直想在駕鶴西去之前完成的“去李寧化”偉業,不就自然而然、完美收官了嗎?
如果李寧品牌只是想變動一下廣告語,暫時還不想或者無力改動商標圖案,畢竟,動圖案牽一發動全身,需要下很大的決心,也需要費很多的成本。我想,用“愛拼才能贏”這句廣告語過渡一下,也未嘗不可。李寧品牌新商標的“交叉動作”,不就是“拼”的映像嗎?
我愛將“品牌塑造”喻為“畫龍”,龍是現實中不存在的,卻成了中華民族的圖騰,讓世人頂禮膜拜,包括很多外國人;龍形是馬、鹿、蛇、鷹等諸多動物形體的組合體,卻自有其神韻,威風凜凜、攝人心魄;畫龍水平之高低,關鍵看是否有“畫龍點睛”之筆,畫龍不點睛,等同一死龍。我常將“品牌塑造的最佳境界”描繪成“一氣呵成、渾然天成”,用陸游的詩來說就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本策劃案屬于公開策劃,估價兩百萬,侵權必究,有關聲明和細則,請百度搜索《統一海之言:心中暗藏“龍卷風”》一文查閱。這里我想再加一條公開聲明,除了付給網站的兩成回報外,我愿再拿出兩成,回報能把信送給加西亞的高才,可以是公司員工,可以是談判能手,也可以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有的行外人可能覺得這價碼太離譜了,我相信,李寧本人看完本策劃案,會懂的,這是根據李寧公司的財務狀況,打了兩折的良心價,一指禪之功,自然出一指。如果你對這價碼還有想吐的不適感,請百度我的品牌導師翁向東老師發表的《杭州的城市品牌戰略定位應是“美麗之都”》一文,請特別注意看清發表時間,在習大大的“美麗中國”說之前,該策劃案至少價值倆大拇指,你覺得貴嗎?
其實,有關公開策劃是否標價的問題,我是左右為難、斟酌再三,最后才決定開出價碼的!為何?還是講個小故事吧。有一聰明老板曾冒充我的朋友到杰信請翁向東老師做策劃,并說我正忙著給海爾做品牌策劃,一時抽不開身,翁老師很重視,幫其做了系統診斷,并熱情大餐款待,那人走后,翁老師覺得不對頭,我再忙發個短信打個招呼的時間還是有的吧,于是,讓秘書打來電話一問,才知是遇到江湖高手了,一氣之下,翁老師在公司網站上發了個通告“杰信:寶馬7系的品質、5系的收費”,并定了個60萬的底價。
阻礙策劃業遠行的,有兩粒沙子,一粒是客戶“不知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一粒是客戶“不知這藥值多少錢”。我覺得“公開策劃模式”基本可除掉這兩粒沙子,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大白于天下,盡人皆知、人所共知了;這藥值多少錢,有上限了,剩下的就是雙方商定一個良心價。有次,我去市場買一位老太太賣的自種青菜,她稱完菜,說是五塊,我有點急,給她錢,抓起菜就走,走不多遠,老太太邊喊邊追上來,硬是又塞給我一把菜:“剛才稱低了點,再給你補一些;少人稱,是要傷天理的”。崔濤一直追求的是“皆大歡喜”和“全贏”,獨樂樂是小樂,同樂樂才是極樂;你贏、我贏、大家贏,全贏才是真的贏。
崔濤提出“公開策劃”的真正目的并非單純是想發大財,而是真想讓我心愛的策劃業成為價值連城的白金產業,更想讓策劃人成為受人尊敬、腰桿筆挺的白金;有很多朋友信任我,將他們的絕妙策劃案發給我,讓我幫忙轉賣給企業,我常常束手無策、無計可施,不僅愧對這些精英,更為財智無法高效轉換的巨大價值浪費深深嘆息!
如果財智不能高效轉換,所謂的“財智時代”宏論,不過是豬八戒念經而已;“中國創意”將被壓在“中國制造”之下,無法翻身,“中國智造”不過是五行山下的孫悟空而已。可以斷言,沒有“中國智庫”的指引,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金光大道”將被咕嘟咕嘟冒起的迷彩大泡泡淹沒!
在此,我代表策劃界和有志于策劃的精英們對堪稱“中國智庫”的各大網站的大力支持,致以誠摯的謝意;也替習大大謝謝你們,因為你們給了更多精英出彩的機會,為中國轉型大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熊熊烈火從來都源自星星之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