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價值中國 作者:任立軍
為什么要駁斥一下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女士的這一言論?原因很簡單,因為她把互聯網與互聯網思維混淆了。北京立鈞世紀營銷策劃機構首席專家任立軍指出,傳統企業不缺少互聯網是正確的,有哪一家企業能夠完全不與互聯網打交道呢?但是事實上,傳統企業之所以稱為傳統企業,并不在于互聯網的使用程度如何,重要的在于,企業的運營是否運用互聯網思維。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認為,格力并不缺少對于互聯網的使用,但整體企業的運營是否具備互聯網思維呢?這個我們要打一個問號。
董明珠:格力并不缺乏互聯網的基因
近日,格力將重心再次投向了制冷行業,對外發布了利用太陽能供電的中央空調,并計劃從商用延伸到家用。而這款“不用電費的中央空調”被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給予了實現5年規劃的戰略意義。
在央視舉辦的2013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董明珠直接向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發起一場賭局,“賭小米5年之內銷售額能不能超過格力電器,賭資為10億。”董明珠接受騰訊科技采訪時認為,這一賭局是其認為傳統企業并不缺乏互聯網的基因。“互聯網不是簡單體現在營銷的買賣上,而是體現在管理、產品技術開發和為消費者的服務上。”她表示,例如格力中央空調通過大數據實現對用戶的遠程監控,以及推出的智能空調等。“大數據對我們非常有用。”董明珠強調。2011年,格力電器營收800多億元,員工9萬多人 ,2013年銷售將實現1200億,員工已減少至7萬人。
自從央視打賭之后,董明珠與雷軍雙方似乎都感覺沒有占到便宜,于是雷軍迫不及待地站出來說要提高口才,強調其因為口才的原因導致小米品牌形象受損,而董明珠顯然也對此耿耿于懷,于是便找了這個時機表明格力在其治下并非是純粹的傳統企業,而其認為像格力這樣的傳統企業并不缺少互聯網的基因,并舉例說明格力在管理、技術研發和消費者服務等方面都運用互聯網,而其在大數據使用上也有所嘗試。對此,北京立鈞世紀營銷策劃機構首席專家任立軍指出,顯然,董明珠把對于互聯網的使用和互聯網基因混為一談,企業不能夠因為使用過互聯網而表明企業具有互聯網基因。反過來講,如果建立在董明珠的認知上,中國99%以上的企業都在使用互聯網,而因此得出這些企業具有互聯網基因,顯然是不正確的。
企業具備互聯網企業的判斷標準
那么什么是互聯網基因呢?互聯網基因到底具備什么樣的特征呢?
說實話,筆者并未找到或者總結出互聯網基因的概念,當然,就連百度百科等各類百科類網站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互聯網基因的概念。但是我們可以找出判斷具有互聯網基因企業的標準,以此衡量一個企業是否是具有互聯網基因的企業。
第一,產品戰略。
互聯網行業產品為王,用戶體驗至上。誰的產品能體貼入微地解決用戶的需求,誰就能生存下來。在依靠一種核心產品吸引用戶之后,可以建立排他性的產品優勢。在此基礎上擴充產品功能,逐步搭建平臺,創造直接伸往用戶終端的渠道。
首先,中國的互聯網文化是一種解決社會底層群眾最迫切需求的文化,產品創新的同時,用戶體驗要非常好。例如,騰訊一開始以模仿起家,但是不厭其煩地傾聽用戶的聲音、改善產品的用戶體驗,為用戶解決使用中的“痛點”,絕大多數產品都遠遠超越了國際同行。再如,奇虎360的安全衛士從困擾小白用戶的殺毒功能開始做起,解決錯刪文件、開機緩慢、系統管理等問題,在不知不覺為用戶解決需求的過程中,將產品延伸至桌面管理、系統維護、軟件管家等領域。
其次,產品的基礎功能必須免費。這已經成為互聯網行業的基本共識。只有當產品取得了絕對的市場占有率,并且因此搭建了一體式平臺之后,才能開始考慮盈利問題。誰考慮對基礎用戶收費,誰家產品就會失去最龐大的用戶群體。
再次,在基礎產品取得滿意的市場占有率之后,不惜一切代價引入流量,擴大產品種類,形成一個產品平臺,牢牢抓住用戶的終端入口。單一產品的創新范圍容易有天花板,并且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和擊敗,依靠單一產品吃遍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只有不斷擴大自己的地盤,才能將用戶的粘性留住,讓用戶更換產品的成本極其高昂,從而形成產品的護城河。
第二,開發策略。
由于互聯網行業不存在準入門檻,用戶也是極其挑剔,在同類產品中的遷移成本很低,因此在面臨競爭時,必須時刻注意用戶的使用體驗反饋,快速迭代版本,敏捷開發。在上一個功能沒有取得用戶的絕對認可之前,不能冒險開發下一個功能。那種抱著推出產品第一個版本就涵蓋了大而全的功能的想法,已經證明了是一種失敗的策略。如果有一天產品停止了更新,新版本不再具備新功能,那么用戶流失就開始變成現實。
QQ的每一個版本都包含了很多新功能,分組、群、討論組、離線上傳、語音、視頻、頭像桌面,等功能都是在一次次的新版本中根據用戶需求而開發的。同理,微信的搖一搖、查找附近的人、語音聊天、二維碼、討論組、朋友圈、嵌入游戲、手機支付等功能,也是在快速的版本迭代中新開發出來的。正是這一個接一個的新功能,不斷地加強用戶的體驗,才讓騰訊牢牢抓住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VIP門票。
如果一家公司在產品的開發過程中,對用戶的需求不敏感,停止了反映用戶的訴求的版本迭代,那么它會面臨強烈的挑戰。如果公司內部開發流程或者溝通成本很高,產品的前景同樣不容樂觀。恰好有一種開發模式都符合這兩個缺點,那就是產品開發外包。我們在后續會聊到具體的案例。
第三,盈利模式。
對互聯網產品來說,用戶和流量,就是產品的生命線。百度在2004年斥資千萬人民幣收購了一個功能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網站hao123,讓市場大呼不解,其實李彥宏看重的無非是該網站能夠給搜索引擎帶來的流量。各大門戶網站如網易、搜狐,其收入在公司總營收中的比例都很小,但是出于流量和用戶角度的考慮,任何一家主流門戶網站,都不會輕易舍棄這一個巨大的流量來源,同樣是這個道理。
2013年7月,百度斥資19億美元收購了網龍旗下的91無線助手,就是看中了它的用戶量和渠道價值。
一款產品依靠基礎用戶的青睞而達到最大的市場占有率后,流量和用戶,就代表了可挖掘的現金流。流量變現一般有2種方式。第一種是,吸引第三方產品的進駐,對此進行收費或者快速流量變現。例如,360安全衛士開發了桌面軟件商店和游戲捆綁入口。第二種是,對高端用戶或者垂直領域的用戶,進行差異化的增值服務,例如QQ的QQ秀和綠鉆等級,優酷土豆的高清視頻收費服務,迅雷面向付費高級用戶提供的更快速下載服務。
第四,企業文化。
大體上來講,合格的程序員普遍具有理想主義情懷,每天面對著電腦寫程序,必須嚴謹細致。同時又耳濡目染喬布斯、扎克伯格、施密特的創業故事和不羈的創新精神,往往心思活躍,天馬行空。因此,在一家互聯網公司中,上下級的觀念必須淡化,同時工作關系要越簡單越好,這樣能給予創新產品以基本的土壤。例如,騰訊控股公司上至馬化騰(Pony),下至剛入職的應屆生,都有一個英文名字,內部稱呼都是直呼英文名;阿里巴巴內部,每人都取一個金庸小說中人物的名號。這樣做的好處是,在工作溝通時不會人為感覺到職級的差異,便于激發基層員工的創新精神。
其次,企業內部必須有鼓勵產品創新的氛圍。在激勵體制和組織架構上,必須以產品為中心,以市場成敗來論英雄。管理人員可上可下,組織架構可以因為產品而重組。微信的推出,在騰訊內部也是一波三折,最終以高級副總裁劉成敏的離職和張小龍的高升作為結局,毫無疑問,這種組織架構的變化,會將微信的發展推上快車道。騰訊將因微信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又一個帝國。
這種企業文化是和中國傳統的國有文化是背離的,如果一家具有國資背景的公司要下水互聯網,那么就先反思自身是否具備了淡化的行政色彩、允許適度自由和鼓勵創新、以產品成敗為核心的企業文化。
格力的標準符合互聯網基因企業嗎?
顯然,沒有人會認為格力是一家具有互聯網基因的企業。做為一家十幾年來一直服務于傳統企業的市場營銷的營銷策劃咨詢機構,北京立鈞世紀營銷策劃機構利益于中國傳統企業的快速成長和壯大,但是,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正像董明珠女士說的那樣,企業在用互聯網,這是不爭的事實,個人在用互聯網,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互聯網無處不在,任何企業和個人已經無法擺脫對于互聯網的依賴。
但是,這僅僅是互聯網時代的表象特征,更深層次的可能就要談到互聯網基因了,上面我們也提到了判斷企業具備互聯網基因的幾個標準,可以初步得出結論,中國的傳統企業絕大多數不具有互聯網基因。北京立鈞世紀營銷策劃機構首席專家任立軍認為,所謂互聯網基因是與互聯網應用和技術特征完全不同的概念,它是建立在組織、企業或者個人運用互聯網思維模式來實現特定的目標的一種思維模式或者思維方法基礎之上,在組織、企業或者個人身上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氣質、特征和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