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鵬飛老師
前言:2008年, 90后的高中或技術畢業生;2011年,90后的大專畢業生;2012年90后的本科生;2015年90后的研究生。越來越多的90后出現在了企業中,他們的諸多行為深刻地影響到了企業的變化,面對他們,我們不應是指責或回避,而應是更多地了解與改變。
當60,70后都在埋頭掙錢或者拼命在職場中往上爬的時候,8090后已經更多的參與到社會活動中來,看看前段時間香港發生的占中事件主角黃之鋒、周永康等,都是標準的90后。我們不去評價他們的主張是否正確,但你不能否認的是這個群體參與社會的態度與意愿是越來越強烈了。國內很多企業的罷工,往往領頭者也都是8090后,管理者越來越需要他們的參與,需要傾聽與重視他們的意見。其實讓90后參與到工作中來,有時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去年7月為一家銀行的新員工做入職培訓,都是標準的90后,培訓的時間四天,白天學習晚上他們排練節目。四天培訓完之后,他們進行了一個文藝演出,十二個節目,把我給看傻了,也驚到了他們的領導,說沒有想到,這些孩子一個一個的這么有才。這其實就是參與的力量,因為整臺節目全是他們自己設計,排練出來的,所有的一切都凝聚著他們自己點滴的心血,他們在乎,重視,最終也就有了質量。
很多管理者都說,90后都深迷于網絡,喜歡無聊的游戲,那是管理者根本沒有去了解其中的原由。社會心理學的經典研究“認知失調”揭露了其中的奧妙:我們來看費廷格的試驗:“讓被試做 1小時枯燥無味的繞線工作,在其離開工作室時,實驗者請他告訴在外面等候參加實驗的“被試”(其實是實驗助手)繞線工作很有趣,吸引人;為此,說謊的被試得到一筆酬金。然后實驗者再請他填寫一張問卷,以了解他對繞線工作的真實態度。結果發現,得報酬多的被試對繞線工作仍持有低的態度評價;得報酬少的被試提高了對繞線工作的評價,變得喜歡這個工作了。”
為什么拿錢多的人,反倒最后對這工作評價低,拿錢少的人反倒評價更高呢?這是因為拿了多錢的人,他認為自己對別人撒謊理所應當,拿人錢財,替人消災。但拿錢少的人為什么剛才說謊呢,他一定不會認為自己是為了特別少的錢出賣自己,而更會認為其實這實驗也蠻有意思的,也就是他的行為改變了他的態度。
在培訓中,我們經常看到有沙盤培訓或者團隊拓展培訓,為什么這種類型的培訓往往學員滿意度非常高呢,真是因為他們在體驗的過程中收獲了多少知識嗎?不是,最重要的是所有活動他們自己參與了。在現代的營銷中,我們也看到了參與感的力量。前不久,我經過一個4S店,看到一款越野車不錯,就進去問了問,接待員非常熱心,花了二個小時給我講解并帶我試乘試架。走出4S店之后,說實在話,我對這一款車與這個店的好感明顯加強了。原因是什么?就是因為我參與了。
90后的成長背景與他們的性格,更決定了他們喜歡參與,喜歡發表自己的意見,因此,在實際的管理中可以多采用參與式的管理,它一定能加深90后的滿意度。1、開會的時候,領導不要自己先說,聽90后把他們的想法表達出來;2、表達出想法之后,不一定正確,不要隨意否定,對他們能提出建議表示賞識;3、學會提問式的方法,引導員工走向你希望的行動方式;4、確定工作邊界,明確工作結果;5、在公開場合,讓他們承諾自己的目標;6、正面的想法與思維盡量用書面表達并說出來,營造積極的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