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鵬飛老師
前言:2008年,90后的高中或技術畢業生;2011年,90后的大專畢業生;2012年90后的本科生;2015年90后的研究生。越來越多的90后出現在了企業中,他們的諸多行為深刻地影響到了企業的變化,面對他們,我們不應是指責或回避,而應是更多地了解與改變。
從北方的冰天雪地里與南方溫暖溫潤中,我們感受到了南北人們的性格、行為方式與思維的差異;而在70后的管理者與90后的員工中,我們同樣感受到了時代在他們身上的不同印記。任何一個個體,首先是基因遺傳所帶來的,其次就是社會的影響,了解90后,更應該了解90后所成長的時代與背景,以及給予我們管理所帶來的挑戰與機會。
1、家庭背景:80年代我們國家開始實行計劃生育,也就是一對家庭通常只允許生育一個小孩,但80年代初出生的孩子通常會有自己的兄弟姐妹,因為當時的計劃生育還不是特別嚴格,在我的印象中,計劃生育最嚴格的時候,恰好就是從90年開始(我自己的弟弟是90年出生的),嚴厲到了一種令人發指的地步,除了拆房趕豬外,最常見的就是“連坐”,一女士如果沒有按照計劃生育來檢查,那首先連坐的就是他的公公婆婆,兄弟姐妹,岳父岳母,小舅子等。統統抓進鎮政府,有些地方是不允許吃飯,更有些地方進行直接毆打。一部份夫妻因為不忍心親人受苦,選擇出來打掉孩子,但還是有一些能夠挺住的,最終選擇超生。因此慢慢地形成了獨特的4+2+1的家庭結構,就算是超生的,爺爺輩,父輩對孩子的撫養也格外的重視。因此,90后從出生時就成為了家庭的重心,長輩對孩子的要求也都是盡力滿足,孩子從小最習慣的一件事就是接受長輩給予的愛而不需要任何的回饋。所以,當我們現在去指責90后員工不合群,不自我克制,不主動奉獻,性格太張揚、行為自私時,他們會覺得特別委屈,因此他們從小享受的愛都是單向的,只要默默接受就是一個好孩子。
2、社會背景:新中國從建立到1976毛主席去世,這是一個時代,這個時代如果讓我自己用一個詞來評價,那就是統一。統一的領袖,統一的主義,統一的社會價值觀與生活方式。76到90年,這又是一個時代,我用一個詞來評價,那就是動蕩。國內有三中全會,對越戰爭,改革開發,國外有東歐劇變,蘇聯解體。90后到現在,我用一個詞來評價,就是發展。春節剛過,很多朋友在一起感慨,說我們找不回自己過去的幸福,因為以前一根甘蔗,一個糍粑帶給我們的美味只能留在記憶中了。發展,給我們帶了物質,娛樂;也給我們帶來緊張、競爭、壓力。父母一方面用物質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另一方面又在情感上忽略孩子的需求,事業與家庭激烈的沖突,受害的往往是自己的孩子。
3、文化背景:90后這一代人,一邊背著三字經,念著唐詩宋詞,學著孔融讓梨,看著雷鋒叔叔的故事,聽老師給我們講解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與愛國主義。另一邊卻是拿著電腦與手機通過互聯網看到的政府腐敗、貧富分化、社會不公。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全球化今天的功利主義、實用主義、消費主義造成了年輕人人生觀的混亂與迷惘。過去的價值觀被打破,新的價值觀又沒有建立起來,自然而然會產生一些無力感、無意義感。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們需要傾聽年輕人不同的聲音,接受他們不同的行為,尊重他們的思考與分析。
“我們永遠無法改變一個人,但可以先試著去了解而最終影響他”,這就是我對于90后員工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