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原色影院_免费av在线_中文字幕最新精品_久久精品视频99

免費注冊 | 會員登陸 | 培訓需求 | 培訓計劃 | 企業培訓APP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城市分站:[北京]  [上海]  [廣州]  [深圳]  [蘇州]  [青島]  [成都]
企業培訓網 專業培訓服務平臺
培訓課程 企業內訓 商務考察 高校研修 培訓講師 管理學堂 培訓專題
位置導航您的位置:企業培訓網 > 管理學堂 > 經營管理 > 新效能型幸福組織

新效能型幸福組織

信息發布:企業培訓網   發布時間:2014-2-10 9:20:14  

文/穆勝重慶大學管理學博士

近年來,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兩大熱詞是“人力資源效能(Human Resource Effectiveness)”和“員工幸福感(Employee Well-being)”。兩者似乎是一對矛盾:前者關注的是組織獲得的回報,關注如何用最少的人形成最大的產出;后者關注的則是員工獲得的回報(心理、生理、社會感受),關注的是如何使員工在最少的投入中獲得最大的收益。

那么,企業應該往左走還是往右走,如果不選擇一邊而想兼顧,兩個看似矛盾的訴求在實踐中能夠和諧統一嗎?

關注效能or關注幸福?

老板對于人力資源管理的不滿在近年來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他們已經厭倦了碌碌無為但夸夸其談的HR,除了一些基礎的服務功能,他們看不到人力資源部的戰略貢獻。極端一點的老板甚至質疑,“既然只有服務的功能,為什么不能把這個職能外包呢?”

于是,備受壓力的HR們開始關注人力資源效能,力圖找到人力資源管理的戰略貢獻。勞動生產率、人均營收、人均利潤、人工成本投入產出比等“硬指標”在人力資源管理報表中變得越來越重要。老板和HR們對于這些“結果”的追逐讓人驚呼企業開始“重回泰勒時代”。

但是,在企業瘋狂追求效能的同時,卻發現員工越來越脆弱,剛為員工上緊弦,就發現上緊的弦隨時會斷。每一次提升人力資源效能的舉措,似乎都能帶來無數意想不到的負影響,員工工作負擔過重、抑郁、生活工作失去平衡的現象層出不窮。無奈之下,HR們只有通過大量的員工關懷項目來修補。

于是,無比糾結的HR們開始關注“組織幸福”,力圖把企業打造成為員工療傷的家園。敬業度跟蹤、員工援助計劃(EAP)等措施越來越多。但是,這種討好員工的投入似乎永遠沒有盡頭,種種的“花活”后,老板們也開始質疑,“這不是找個由頭來花我的錢嗎?”

兩種矛盾的邏輯之下,企業走入了困境:要么是將提升效能的行動變成了“帶著鐐銬跳舞”;要么是逐漸陷入了“制造麻煩—解決麻煩”的怪圈。

統合“效能”與“幸福”的途徑

在老板和HR們開始為效能與幸福的矛盾糾結時,一些企業的案例卻進入了我們的視野。一方面,這些企業的人力資源效能奇高,員工普遍完成了更多的工作量,創造了更大的價值。另一方面,是員工在被“榨干”之后,卻依然身心愉悅、倍感幸福,這些企業甚至被認為是“幸福組織”的標本。

當前名聲在外的標桿中,我們不考慮德勝洋樓這類切入藍海的企業,而分析那種在紅海搏殺的企業。他們的效能和幸福度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必然是因為管理體系上的某些特色,也即是說,因為這些企業都有各自“解套”的邏輯。例如,海底撈的員工普遍反映工作飽和度大,但卻幾乎無一例外地持續為企業付出,甚至到了“回家后心里都掛著公司”的程度。又如,澳洋順昌在金屬物流配送行業平均利潤為1%?2%的背景下,通過“內部公司制”將核算單元做成小公司,使凈利潤達到5%?6%。再如,蘇州固锝基于“家文化”做企業管理,不僅讓員工感覺到歸屬感,也激發了員工的高績效行為。不僅是這些名聲在外的企業,我甚至也在一些調研的企業中找到了類似的驚喜。

對這些企業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面對效能和幸福的兩難,他們一般通過四條途徑來統合“效能”與“幸福”這對矛盾。

途徑1——精巧的組織模式

同樣是一副牌,優秀的企業能夠合理謀劃,將其功用發揮到極致,同時還注重持續性,避免“耗竭性開發”。這主要體現在組織模式中流程、組織、崗位設計上,也即是對團隊、員工工作內容的設計。簡單來說,其目的就是讓合適的團隊、人在合適的位置上最大程度發揮作用。無論是“工作內容專業化”還是“工作內容豐富化”,讓團隊或員工從事自己能力適應且具有一定挑戰的工作,既能夠達到人盡其才、節約人力資源投入的效果,也能夠減少員工在工作中的倦怠,甚至帶來工作本身的愉悅。

在智力密集型企業,柔性組織模式越來越受到推崇,企業開始相信員工最了解自己能夠做什么。從員工的角度,開始鼓勵以智慧進行分工,自由協作形成“智慧群落”;從任務的角度,開始讓戰略變得柔性而開放,不再限定員工應該做什么,而是期待員工能夠做什么。從這個意義上說,海爾的人單合一、澳洋順昌的內部公司制、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正是將部門、團隊甚至個人設定為經營單元,擴大了他們的活動邊界(有限的流程任務到無限的經營任務),充分調動了他們積極性奉獻于組織。

在勞動密集型企業,工作內容的設計相對固化,但在既定的工作上進行排班優化也能夠釋放巨大的效能潛力。某運輸企業在產能急劇上升時,由于人工成本的限制,無法及時補充足夠的人員,造成了員工工作負荷過重,生產運行極度不穩定。在我的建議下,他們進行了排班優化。結果,員工被高效利用,雖然平均在崗時間降低了12%,但平均實際工作時間反而增加了3%,完成的工作量增加了5%,人力資源效能提升9.5%。最奇妙的是,居然有86%的員工認為自己的工作量減少了。

途徑2——強大的后臺支持

組織的強大“后臺”使員工獲得更大的支持,能夠減少自身付出的其他成本(學習成本、管理成本),集中精力完成工作。一般認為,大型組織由于員工數量較大,有動機也有能力為員工建立一些支持后臺,例如,為員工建立培訓中心,形成學習資源上的規模分享,及時推送員工急需的知識。又如,建立員工服務中心,統一降低員工適應科層制度的成本(統一進行各類財務報銷、申請程序等)。

當前的實踐顯示,一些小型組織似乎也需要強大的后臺支持。我輔導過的一個咨詢類企業,由于面對復雜的客戶需求,內部組織能力不足的缺陷開始顯現,尚未成長到一定水平的咨詢師缺乏支持公司后臺支持,在客戶端無所適從。我根據這一情況,為他們設計了“知識云平臺”,在云端搭建了一個結構化的知識庫,使該企業所有的知識存量都被聚集、分拆到每個模塊,方便被不同的咨詢需求調用(通過路徑查找和關鍵詞查找)。例如,在一個運輸行業的績效管理咨詢項目中的KPI設計階段,咨詢師可以輕松地查找到參考的績效指標(來自公司以前項目沉淀、公開資料搜索、其他行業數據庫),甚至還能直接聯系上公司內貢獻這些知識的“大拿”進行求助。這樣的“云模式”,使得該公司在組織能力有限的情況下,能夠調動所有的精干力量應對客戶需求,前端的咨詢師一定程度上成為了一個“前臺”,身后是“后臺”巨大的支持,自己不再是一個人在戰斗。

當前的趨勢是,信息系統,尤其是移動手持信息系統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其服務功能更為強大,服務效果也更好。即使是傳統的大型企業,也開始精簡自己的后臺服務機構。例如,定制App進行知識推送,做碎片化學習,做財務報銷,做申請流程等。

途徑3——公平的分配制度

在分配制度層面,這些組織大多形成了一套相對公平的制度,員工的產出都能被精確量化,并轉化為經濟收益。這種組織氛圍中,自動回饋的收益是對員工投入的最好安撫,另外,這種公平感也是組織幸福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是通過顯性的制度在組織內形成了一個內部市場。這實際上是通過引入市場強激勵機制,減少了內部交易成本。這種機制下,搭便車的員工無處藏身并被逐漸改造或淘汰。削減掉這部分人所浪費的人工成本后,所有的人工成本投入都能夠最大程度轉換為企業的收益。而在這一過程中,員工也分攤了工作負荷,避免了苦樂不均的情況。另外,在這樣的過程中,員工是能夠自行調節自身投入的,所有的付出都建立在對確定回報的預期上,是一種合意行為。海爾的人單合一、澳洋順昌的內部公司制、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在被賦予了經營職責后,其所有的經營活動都會產生經營單元的損益,這種內部的市場機制產生了強大的激勵作用。

另一方面,是通過隱性的制度同樣釋放“多勞多得,按勞付酬”的信號。這種隱性制度一般來自于組織領導者的領導力。此時,以領導者的領導力作為“信托”,員工也會自愿進行投入。因為,他們相信領導的道德約束,不會對于自己的付出視而不見,也相信領導有能力明察秋毫,在合適的時候進行公正的分配。即使是在被認為是昏昏欲睡的國有企業中,也不難看到這樣的案例,某個成就動機極強的領導空降后,組織氛圍馬上改變,開始“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節奏。這樣高強度的節奏中,員工仍然是幸福的,因為他們確信會獲得回報。海底撈和蘇州固锝顯然是條路徑的支持者。他們并沒有建立如內部公司制那樣的精準核算系統,但是,他們卻通過直線管理者們強大的領導力(組織領導力)釋放了對于員工的激勵信號,使員工心甘情愿、充滿希望地投入。

途徑4——統一的價值觀

在價值觀層面,這些組織都達成了高度的共識。價值觀除了對于分配制度產生影響外,自身也具有提升組織效能和幸福度的功能。

第一,正確的價值觀能夠使員工形成自我約束,因為一旦員工行為偏離價值觀,其自身必然形成巨大的焦慮。這種力量彌補了顯性和隱性分配制度中的激勵盲區,而當員工為了自己的信仰去工作時,其自然能夠獲得巨大的幸福感。比如,海底撈和蘇州固锝都是倡導了一種平等的價值觀,使得被尊重的員工保持了一顆對于企業的感恩之心,愿意竭盡所能地奉獻自己,并從付出中收獲幸福。

第二,正確的價值觀更是一種治愈人心的力量。正因為價值觀相同,員工面臨的管理環境也相同,他們能夠比較一致地形成積極的心理狀態。這種狀態被描述為以自我效能、樂觀、希望和韌性為內容的“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 PsyCap)”。心理資本產生的機制各有不同,但統一、正確的價值觀無疑是一個重要途徑。心理資本的意義在于,它使員工能夠調動自己一切的積極情緒提升績效,增加效能,同時去面對困難,自動生成幸福感。這也是那些標桿型企業在紅海中搏殺時能夠從容面對的原因。

第三,當正確的價值觀是一種共識時,其還能夠增加組織的凝聚力。正因為員工都能共享一種價值判斷時,他們才真正被“組織”起來。這既讓他們進行良性的協作,獲得工作上的支持,又讓他們能夠從集體人際紐帶中滿足社交需求,獲得心理的支持。事實證明,營造一種關愛、向善的價值觀對于企業(尤其是中國企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種類似“家園”的組織往往能導致效能和幸福。

新效能型幸福組織的邏輯

近年來,我們陸續觀察到的標桿企業似乎解決了效能與幸福之間的矛盾。這些企業追逐效能的過程視乎不那么吃力,而追逐到的效能還能直接反饋為員工的幸福感。換句話說,不需要過度依賴“效能項目”和“員工關懷項目”的外力介入,他們形成了一套“科學鎖定效能目標—人力資源合理跟進”的循環自愈式管理系統。若將這些企業稱為“新效能型幸福組織”,那么,它們究竟建立了什么新邏輯,打破了什么舊觀念?

建立新邏輯

我們發現,這些企業普遍在組織模式、后臺支持、分配制度和價值觀四個方面具有共同的特點。這四個方面實際是一個整體的邏輯:精巧的組織模式分配員工“做什么”,強大的后臺支持告訴員工“如何做”,這兩方面讓員工“省力”;公平的分配制度使員工獲得“經濟回報”,統一的價值觀使員工獲得“心理回報”,這兩方面使得組織和員工建立了“支付對價”的公平關系,讓員工“安心”。

事實上,在上述四個方面,我們觀察到的標桿企業各擅其長,并未做到面面俱到。但是,某個方面的優勢已經能夠讓企業在競爭中獨領風騷,更何況,四個方面還存在一種相互刺激的關系。例如,價值觀上的平等觀念必然導致企業在分配制度上足夠公平;又如,當企業在組織模式上形成了經營體式的切塊后,必然要求在分配制度上體現經營的損益,也必然要求在自由經營的過程中獲得來自企業更加強大的后臺支持。換言之,只要在某一個方面堅持走正確的路徑,企業必然最終走入新效能幸福型組織模式中!

打破舊觀念

正因為打造“效能幸福型組織”是一個整體的邏輯,涉及人力資源的各個功能模塊,所以,在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中主張一個單獨的“員工關懷”模塊并不能起到多大作用。當前,這一模塊的操作一般遵循一個模式:建立一個員工需求的跟蹤系統,盤點出內部可以提供的資源,形成基于一個個概念的“關懷項目”。我們不能否認這些項目的必要性,但正如大多數老板所懷疑的,這樣“討好”員工根本沒有盡頭。

第一,員工關懷在全面薪酬中屬于普惠制的福利模塊,本身并不能定向釋放激勵功能。而針對工作本身的激勵(無論是來自分配制度還是價值觀的),才是員工獲得幸福感的關鍵。

第二,一味地強調“討好”員工并不能帶來組織的效能,而組織一旦失去效能,就完全失去了討好員工的能力。所以,財大氣粗的企業標本式的“員工關懷”項目并不具有操作上的參考意義,主張這些項目導致了他們的成功也是一種“偽因果關系”。更應該關注的是他們是如何提升效能的。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高效能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必然內嵌了我們強調的四個子系統。也就是說,“員工關懷”不是一個脫離這一整體邏輯、用來彌補“效能導向創傷”、可以被標本化復制的外置模塊。

在新效能型幸福組織中,讓員工干多干少不是問題,對員工進行多少的關懷也不是問題,讓員工如何身心愉悅地干才是問題。

發表于《北大商業評論》2014年第2期。

查找微信公眾號“人力資源云轉型”,或查找“hrm-yun”,或掃描下二維碼進行關注,即可了解穆勝博士對于人力資源管理新趨勢的新銳解讀。

 版權聲明:

1.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附帶版權聲明的文章,其版權以附帶的版權聲明為準。
2.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企業培訓網立場,本網站不對文章的真偽性負責。
3.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轉載刊發僅為網友免費提供管理知識與資訊,不以贏利為目的。
4. 用戶如發現本網刊發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權方面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本網站經核實后將進行相關處理。

企業戰略 國際貿易 股權激勵 企業執行力
產品規劃 研發管理 項目管理 IE工業工程
生產管理 采購管理 生產計劃 供應商管理
精益生產 現場管理 車間管理 供應鏈管理
市場營銷 客戶服務 談判技巧 銷售員技能
微信營銷 電話營銷 網絡營銷 大客戶銷售
人力資源 招聘面試 勞動法規 3E薪資體系
績效考核 培訓體系 團隊建設 培訓師培訓
財務管理 內部控制 納稅籌劃 非財務人員
應收賬款 預算管理 成本管理 房地產稅務
職業生涯 中層經理 秘書助理 基層班組長
檔案管理 溝通技巧 商務禮儀 EXCEL與PPT
高級文秘職業化訓練
中層經理人綜合管理技能提升
關鍵績效指標與平衡計分卡實戰訓練營
·清華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研究生課程進修
·清華大學私募股權投資總裁高級研修班
·清華大學卓越財務總監高級研修班
·清華大學財稅總監創新管理高級研修班
·清華大學營銷管理與創新實戰研修班
·清華大學人力資源創新實戰高級研修班
·清華大學資本運作與企業管控研修班
·清華大學卓越生產運營總監高級研修班
·清華大學集團管控總裁高級研修班 
·清華大學房地產經營與創新總裁(CEO)班
·清華大學情感與家庭經營智慧研修班
·清華大學資源整合與商業模式研修班
·清華大學演講口才與管理溝通研修班

網站動態 | 廣告服務 | 免責聲明 | 網站地圖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企業培訓網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優質培訓服務!推動企業進步,助力企業騰飛!
客服電話:010-62278113   QQ:25198734   網站備案:京ICP備060271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