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企業培訓網 > 管理學堂 > 經營管理 > 讓創客激情成為中國動力 |
讓創客激情成為中國動力 |
信息發布:企業培訓網 發布時間:2015-10-2 17:48:40
|
|
來源:價值中國 作者:沈陽
最近,由中國政府網等發起的“發現雙創之星”大型主題系列活動在清華大學舉行。來自不同領域的多名“創客”和13個中央部委的代表坐在一起,展開了面對面的交流。創客們提出的問題可謂五花八門,涉及發改委的新科技新行業政策、教育部門是否許可學生保留學籍創業、稅務部門開增值稅發票程序繁復怎么辦,乃至“找不到創業伙伴怎么辦”等話題。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38次提到“創新”,13次提到“創業”,2次專門提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隨后,教育部門鼓勵學生創業、科技部門鼓勵科研人才創業等一系列政策陸續出臺。所有這一切,核心就是以“全面深化改革”為藍圖,多個不同的中央部委,紛紛出臺政策為創客們的創業保駕護航。 在現階段,大范圍給錢不現實,那就大規模給政策。在某個領域大規模給政策就意味著相關領域的體制改革。例如,對創客們的提問,科技部相關負責人就解釋稱,國家科技計劃一直是開放的,“這幾年,大量民營、中小企業開始參與地方科技計劃尤其是重大專項”。這名負責人稱,國家科技計劃未來會有整合和改革,讓更多中小企業能夠參與科技計劃的研發。 近一年國家關于互聯網+如何支持實體經濟、并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很容易讓我們想起歷史上幾起重大的工業革命、科技革命的形成機制。發軔于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以瓦特改良蒸汽機為標志的。由于性格因素,瓦特這位徒工出生的“創客”很難說是一個商業模式人才,但自由市場經濟體制足以讓瓦特找到自己合適的定位。著名制度經濟學家楊小凱曾經著有《為什么工業革命在英國而不在西班牙發生?》討論過這個命題。在這次創客與中央部委官員的見面活動中,科技部對中小企業參與國家科技計劃的回應就體現了英國當年工業革命時期對創業精神的尊重。 大型院校及大型機構因為其學術積累有更多創新優勢,這是一個偏見。微軟的比爾·蓋茨是哈佛大學的肄業生,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亦非工作于科研院所。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及最近的科技革命浪潮之中,對創客激情的尊重仍然是開放社會的偉大標志。換而言之,楊小凱關于英美式產科研分工合作的自由市場體制遠較西班牙科層制更利于創新的結論至今沒有過時,將來仍然不會過時。 創客們需要得到系統性尊重,我們應該停止對創客的各種歧視。倘若國家科技財政撥款更多向一線工作人員傾斜,且進一步支持創客們發展,自由市場的利潤引導機制足以摧毀大科研機構的妄自尊大。以中立性的行政為特點的中央部委官員,可以在國務院關于鼓勵創業的一系列政策宣示之后改變那種政策傾向于大機構的做法。當前,因為國家經濟復蘇客觀上需要創客們的持續創新和中小企業的雨后春筍般成長,來自行政系統的偏見正在日益減少。這是一件好事。中國政府網等官方傳媒組織的創客與政府官員的見面會開了個好頭。 因為是創新,創客們是孤獨的。因為其孤獨,創客們必然期待彼此能交流創業的經驗教訓,好讓自己減少各種形式的挫折,而能更接近事實上的創業成功。全社會都應該形成一個機制來讓創客們能自由平等地交流。交流不僅僅是政府部門或者某官方媒體組織相關論壇,也包括創客們的自發交流,且在這種自發交流之后能形成一個持續的、有固定組織形式的機制。在這方面,政府可以為創客們提供持續探討的專業媒體,形成特定的行業協會。 這一切,都應當納入到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之中,開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教育體制改革、科技體制改革在內的一系列改革,進而營造一個讓創客們不存在擔心懼怕且朝氣蓬勃的創業局面。 如果說黑客是文化現象,威客是商業模式,創客則是一種激情。任何共同體的治理和發展,都需要創客精神。改革開放2.0版進入施工階段后,需要各個領域的中央部門的官員們爭做“改革促進派”,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創客”。 讓尊重創客激情成為政府行動,讓企業界的創客精神引起中國的再復興,讓黨政界的創客精神引領中國的再崛起。中國需要創客精神。中國應當建立一個敢于創新、尊重創新的新機制,力求不同行業的不同部門彼此密切分工合作。尊重個人自由,善于將每個人、每個部門、每個行業的聰明才智轉化為共同體的集體競爭力,若成為現實,必然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 |
 |
版權聲明: |
1.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附帶版權聲明的文章,其版權以附帶的版權聲明為準。
2.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企業培訓網立場,本網站不對文章的真偽性負責。
3.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轉載刊發僅為網友免費提供管理知識與資訊,不以贏利為目的。
4. 用戶如發現本網刊發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權方面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本網站經核實后將進行相關處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