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價值中國 作者:任立軍
市場的發展永無止境,消費的趨勢不可逆轉。企業永遠要記住,消費和市場來源于人們的欲望和追求,這會給企業帶來源源不斷的市場機會,只有能夠抓住機會的企業才會永遠停留在風口浪尖上,用雷軍的話說,既使你是豬也會飛起來的。北京立鈞世紀營銷策劃機構首席專家任立軍指出,2014年,作為18屆三中全會之后的經濟元年來說,中國的消費市場將發生某些漸進式的變革,有些變革是承前啟后的,有些變革是開創性的,這些都是值得企業去追隨的,希望企業能夠把握住消費市場的大趨勢,成就屬于自己的價值典范。
1、社交消費(Social consumption)規模和范圍逐漸擴大
中國是一個崇尚禮尚往來的國度,對于現代互聯網的發展的接受度遠遠要超過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包括互聯網的中心美國,主要原因就是互聯網所帶來的新媒體使人們更加便捷地實現“禮尚往來”。事實證明,中國的電子商務因為網絡新媒體的出現而更上層樓,去年還在與馬云設下1億賭局的王健林,卻提前宣布賭局無效,并將與馬云合作進軍電商。
顯然,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的電子商務的發展要遠遠超過他們所能的想像空間,這與中國長期以來形成的民族文化息息相關。中國人對于各種感情的重視程度要遠遠高于西方人,這就是中國的文化,也必然會影響到中國的消費文化。由于對于各種感情的重視,中國人天生就具有社交情結,這一情結正好迎合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這個特殊時代,因此,以社交為中心衍生出來的粉絲圈層數量和規模將會越來越大,其涵蓋的范圍也將會逐漸擴張,形成龐大的社交消費群體。這些群體崇尚時尚、自由、創新、體驗、便捷、口碑、互動、參與等特征和行為,為此他們愿意做嘗試、做推介,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將成為品牌營銷推波助瀾式的人物,成為領導消費群體的意見領袖,甚至能夠影響到線下的消費和潮流。
社交消費人群的存在生態依靠各種網絡互動新媒體平臺,像微博、微信、社區、博客和新媒體網站等,成為這些人“流連忘返”的地方,只要留下足跡,就會有人“前赴后繼”,這就是新時代互聯網營銷所要追逐的方式。企業必然不能被動,要學會與消費者玩社交,把買賣活動轉化為并肩創造價值的活動,這也就是時下流行的互聯網思維,引入消費者創造價值,然后再在企業和消費者之間進行價值的有效分配。有人曾提出過所謂的CTB模式,也就是把傳統的BTC模式轉換方向,這已經部分體現了互聯網思維。北京立鈞世紀營銷策劃機構首席專家任立軍提出互聯網思維新模式的新解釋:C仍然代表著顧客,B仍然代表著企業,而T卻不再代表著由哪到哪的意思,它代表著Together一起的意思,這樣的CTB代表著消費者與企業一起創造價值的模式,這是社交發展到更高層次的一種體現,2014年這種表現將逐漸清晰并被企業所執行。
2、BTB(Business together business)企業間整合營銷全面拓展
首先要澄清一個概念,這里的BTB已經不再是傳統的概念,它是一個新概念,即企業與企業間的整合營銷,即Business together business。很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這種類似的聯合營銷,比如麥當勞與可口可樂,最近的比如禇橙與本來生活網,等等。從2014年開始,這種聯合營銷將逐漸轉化為整合營銷,傳統企業與互聯網企業之間的OTO整合營銷,企業間的互補整合營銷,純粹線上與線下的整合營銷,兩個以上的企業群體將共同研究制定整合營銷戰略,以期通過模式互補、資源互補、渠道互補、能力互補、需求互補、服務互補等來實現企業群體的整合營銷戰略。
這一營銷趨勢的出現主要來源于消費群體觀念和理念的改變,以及消費者所生存的生態空間的改變,都促使消費群體越來越趨向于采購一種被整合后的消費解決方案。消費者的團購心態不再是眾多人為了追求打折、便利等而進行的消費,他們開始傾向于向企業提出整合的要求來滿足其不同產品組成的整合消費需求。比如,初生嬰兒的家庭希望能夠得到關于母嬰的整合消費解決方案,而這種消費解決方案并非是簡單的產品組合,需要企業組成群體進行整合營銷來實現。再比如家庭飲食消費同樣也需要整合消費解決方案,這就要求不同企業間組成整合消費解決方案供應商,來實現BTB式的整合營銷滿足消費需求。
顯然,這是一種趨勢,但這種趨勢的拓展或許在2014年只是嘗試和試探性的,企業間需要在資源上、利益上、理念上、文化上、渠道上、職責上、分工上等方面達成共識和一致,同時有營銷咨詢機構為其提供BTB整合營銷策劃方案,以利于企業群對于方案的理解和執行。但無論如何,這種趨勢已經不可避免,絕大部分企業在未來三年之內將走上“不是一個人在戰斗”的市場營銷狀態,這將對中小企業的市場營銷提出嚴峻的考驗,因為或許沒有一個企業愿意與弱者共同推進這種BTB整合營銷。
3、中國創造(Created in China)被推崇乃大勢所趨
其實,也并不是說中國制造的發展模式有多么不好,如果從簡單的滿足需求上來說,中國制造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現在之所以強調中國創造,就是因為整體的中國經濟環境不容樂觀,環境問題、安全問題、健康問題、社會分配問題、市場問題等都倒逼企業不得不進行實質性的“中國創造”式的發展路徑。過去,那種依靠人口紅利、土地升值等形成的發展模式已經成為歷史,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要求一種全新的增長模式來助推經濟發展。
從企業角度來看,中國企業的中國創造式發展模式一定不再是針對世界市場,其創造的核心訴求消費群體將縮小為本土消費者,雖然并不絕對,但至少這個輪廓已經形成。從創造與制造的角度來看,前者是針對目標消費群體進行創新式地發展,后者是針對目標消費群體進行簡單滿足式地發展,前者需要進行全方位地創新式地思維才可能實現成功,后者只需要簡單的模仿就可以實現成功。營銷策劃專家任立軍指出,創新一定離不開市場,市場是一切創新的源泉。根據這樣的認知,中國企業不可能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盯著遠處的國際市場進行創新,而忽略了針對近在咫尺的本土消費者的創新,因此,中國創造的目標消費群體一定是中國本土消費者,當然,這也可以看作中國企業全面走向世界的元年。表面看似悖論的表述,其實,并不難理解,建立在中國消費者基礎之上的創新才更容易與國際市場接軌,正應了那句話“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換句話來解釋,通過產品來簡單地滿足國際市場的消費需求,不如通過獨特的“創新文化”來滿足國際市場的消費需求,輸出的產品和品牌一定要帶有明顯的文化標簽,才可能成為世界性的創新產品和品牌。
中國從來都不是一個缺少創造性的國家,中國消費者對于創造性的認知和理解逐漸成熟,這為更廣闊范圍和領域內的中國創造提供了發展契機。像騰訊的微信、雷軍創辦的小米、波斯登羽絨服、華為、格力以及一大批做是風生水起的互聯網思維的企業,都閃爍著中國創造的熠熠光輝。
4、主動消費理念將代替被動需求理念
中國傳統的消費理念是“治愈”需求性消費,也就是說沒有產生明顯需求之前不會進行消費,這種消費理念正在逐漸發生轉變。轉變的根源是80后90后00后新生代消費群的崛起,他們開始崇尚一種“預防”性前置消費,在沒有產生明顯需求的情況下,他們可以為未來的潛在需求或者避免未來產生需求而進行消費。這種由被動向主動的消費理念轉變將是2014年的消費新趨勢,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漸趨明顯。
舉例來說,現在的健康減肥性產品的消費就已經被大大地提前,這種提前是避免未來產生健康減肥需求而進行的前置性消費,這為健康服務產業的發展理念和營銷理念提出了挑戰,企業必須認真分析和研究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以制定有效的營銷策略。
另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時尚女性對于服裝飾品的消費,這種主動性消費理念已經完全不是傳統的滿足需求的消費理念。很多時尚女性的衣柜里存放著從來也沒有穿過的服裝,一部分是源于主動消費理念帶來的沖動購買,另一部分是源于主動消費理念帶來的為潛在需求的理性購買。比如漂亮的晚禮服,可能這位剛剛年滿18周歲的少女從來都沒有穿過,但她需要為可能來臨的重要PARTY做足了需求準備。
聰明的企業開始研究消費者的主動消費理念的轉變,以期率先掌控這一市場變化帶來的先機。尤其是健康服務產業里面的企業,包括食品企業、保健品企業、醫療服務企業等都在做主動性消費的戰略規劃,比如很多醫院開始將其治療的功能轉向健康服務的功能,為病人提供健康服務解決方案,因此,他們會把醫院的重要精力投放到體驗及健康咨詢方面,這不但主動迎合了主動性健康服務消費理念,而且也為顧客減少了病痛帶來的痛苦,受到很多中高端顧客的歡迎。
5、消費者喜歡“內容營銷”超過“大數據”
很多企業提出大數據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殊不知這些數據從何而來,凡是能夠獲取大數據的幾乎沒有不直接或者間接竊取消費者信息的。近年來,這種消費者的信息和隱私被商務化越來越引起了各方關注,消費者更是對此痛恨至極。
相對于此,我們把“內容”專門從“大數據”里面提出來,因為這里所指的內容是指那些能夠充分影響消費者購買的并能夠幫助消費者進行消費的內容,內容營銷已經是“大數據”營銷成為過街老鼠之后的最佳營銷選擇。
很多人在評價小米的時候都做出了不甚全面的判斷,其實,小米的成功不是什么饑餓營銷,而是小米從未“出生”之前,就在踏踏實實地做著與消費者相關且能夠影響消費者的“內容”,這些“內容”甚至還有來自于米粉們主動創造的成份,如今正是小米手機做得足夠多的恰當的“內容”在持續不斷地影響著小米手機的成長。相反,小米手機并沒有采取購買來消費者的信息,對消費者進行“侵略”性的營銷。
要做卓越的企業和品牌,就要踏踏實實地為消費者提供有效的“內容”,而不是挖空心思來獲取消費者的信息和隱私,因此,營銷策劃專家任立軍認為,2014年,是時候高調地宣布拒絕顧客個人信息的時機了。
6、更廣泛的聯結勢在必行
如果誰在跟物聯網說不,那顯然說明其“OUT”了。消費者對于互聯網及物聯網的依賴程度將與日俱增,企業如果不向著這個趨勢發展的話,將會被定義為傳統,而傳統企業的未來將是消失。正因基于這樣的判斷,營銷策劃專家任立軍判斷,未來中國企業將沒有互聯網企業與傳統企業之分,企業對于互聯網和物聯網的應用將會越來越成熟,這并非企業自身的嘩眾取寵,而是市場的要求。
整個世界、一個國家、一個城市、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個人都需要做出更加廣泛的“聯結”,這種廣泛“聯結”目前來看是互聯網與物聯網的融合使用,智慧城市、智能社區、智能家居、個人健康管理等等,無不倚賴二網融合技術帶來的神奇魅力,如果未來你回家還要在包里到處找鑰匙可能就顯得不可思議。
很多企業已經為物聯網的發展做足了準備,甚至已經進入到這樣的市場里來,但顯然,市場的接受度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營銷策劃專家任立軍認為,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切不可忙里偷閑,要為消費者準備好足夠的可接受的創新,更要為消費者創造出足夠的隨時可以接受的價值,當市場的閘門打開,這個市場競爭將會變得異常激烈,不會給無準備的企業任何掙扎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