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過程中,凡是涉及到企業花錢的地方,企業和企業領導人一定要刨根問底。
案例:朋友創業,開了一家商貿公司,招聘了10來個營銷人員。為了激勵員工,同時便于管理,朋友將所有營銷人員的定額費用(包括通訊費、短途交通費、長途差旅費、業務活動費、公關費等)全部納入到營銷人員的提成中,根據營銷人員的提成來確定他們的工資收入,并以工資形式來發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取消了營銷人員的定額費用,一切憑提成來衡量。
朋友自認為這種模式非常成功,并很是得意的在筆者面前炫耀。對此,筆者深以為憾,并專門詳細給朋友剖析了一番。
從表象來看,朋友的這種模式確實簡單明了,將營銷人員的各種貓膩全部給消除了;但是,換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朋友的這種做法,是變相的為自己增加了大量經營成本。
我們知道,注冊資本達到一定標準的公司,其定額費用屬于公司的經營成本,要扣減公司的營業收入,即減少公司的營業所得稅。朋友將所有的定額費用(其實也是公司正常的經營成本)全部取消,即大量的經營成本沒有被扣減出來,導致公司的營業收入“虛漲”一大截,其后果就是公司要交納更多的營業稅。
同時,朋友將營銷人員的全部定額費用全部納入到工資額度中,導致營銷人員工資額度“虛高”,營銷人員需要為此付出一筆不菲的個人所得稅;更嚴重的是,營銷人員和公司都需要為此付出更高昂的“社保金”。筆者曾經粗略的計算過:一個員工月工資收入是1萬,那么公司需要為此承擔的“五險一金”月累計將達到3535元!員工需要承擔的金額也將達到1600元!
所以,從理性的角度來說,朋友應該將營銷人員的定額費用全部納入到營銷人員的提成中來,但是這些定額費用是單獨報銷,不納入到營銷人員的工資收入中,即從營銷人員的提成中扣出這部分定額費用作為營銷人員的工資收入,這樣才是最科學、也是最節約成本的一種模式。
以上述案例為由,筆者在此只是想強調一點:企業經營過程中,凡是涉及到花錢的地方,企業和企業領導人一定要刨根問底,對花錢的每個環節、每個不明白的地方,多問幾個為什么:
為什么要花這筆錢?
為什么要這么花錢?
為什么要花這么多錢?
……
筆者非財務專業出身,在多年營銷管理過程中,積累了一些“個人經驗”,現謹提供出來,不足之處,請各位大方之家指正:
1、不懂就問。千萬不要“不懂裝懂”,現代財務制度日益完善,我們所不明白、不熟悉的地方非常多,這個時候一定要虛心請假,向專業人士請教,向親朋好友求教。絕對不能人人亦云,某些企業的財務人員圖自己方便,要求企業的所有帳目全部按照最死板的規章制度來辦理,最后是企業在不知不覺中就破產了。
2、對花錢的每個環節刨根問底。在這種“深挖行動”中,我們會發現許多“合理、合法、合情”的規避風險、降低成本的方式方法。事實上,這還談不上所謂的“合理避稅”,它就是企業內部機制、制度不完善,內部的內耗和漏洞。我們如果抱著精益求精的心態,就必然會發現很多奇妙的事情發生。
企業經營虧損或者破產,根源往往不在于企業是否“合理避稅”,而在于企業內部機制、制度是否完善,管理是否到位。通過對花錢的每個環節跟蹤到位、一查到底,往往能夠發現我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弊病,并以最快的速度彌補和解決,從而為企業穩健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3、各項花錢的地方,尤其是金額較大的投入,采取公開競標制。“貨比三家,擇優錄用”。筆者在營銷管理過程中,采用競標制,為企業省下大筆費用。前年,筆者組織一次演示設備招標。招標前,我們的演示設備是安徽某家企業提供的,單價4000元/臺,性能和質量非常糟糕,售后服務更糟糕;經過1個半月的公開招標,最終我們確定上海的兩家演示設備廠家中標,單價1450元/臺,性能和質量遠超安徽企業的產品,售后服務更是隨叫隨到。那時,我們全國每年采購演示設備的需求量在5000臺左右,單此一項,為企業節約費用就達1200多萬。筆者最初對演示設備也是一竅不通,然而,通過公開招標及一一詢問,最后也變成了半個專家。
4、采購辦公用品及其他固定資產,遵循“適用、耐用、價格低廉”為優先原則。對于絕大部分企業來說,我們的費用都是很緊張的,絕對不適合鋪張浪費、大肆揮霍。筆者有一個親身經歷:
辦公室主任花費1880元購買了一臺某國際品牌最新型的打印、傳真一體化的打印機,結果從買回來第二天起,問題不斷,幾乎每隔一兩天都要打電話通知維修人員上門維修,一個星期后,沒有人再愿意使用這個“最先進、最時髦”的打印機了,后面直等一年后變成廢品賣掉。反之,同一天,筆者托辦公室主任花費350元購買了該品牌最便宜的一款打印機,自己私用,結果一直使用到現在,從未出現過故障,員工們都搶著使用。
5、主動加班,區別看待。很多企業特別喜歡員工主動加班,周末加班,周一到周五晚上也要加班,對于此種做法,筆者認為該區別看待。在某些時候,比如說銷售旺季,或者緊急趕單,那么鼓勵員工加班是好的;但是,將加班變成一種常態、甚至是一種病態,筆者就不敢茍同了。
此處,筆者不多談有關工作與生活、正常作息時間的話題;在此,只是就經營成本來做一個簡單分析。
員工到企業加班,肯定需要消耗企業大量的水、電,夏天或者冬天還有空調使用費、暖氣使用費,這些都是錢,都是經營成本。而且,員工加班,真能創造出更高的價值嗎?員工會甘心情愿加班、會全心加班工作嗎?答案不言而喻!
筆者認為:除非特定時候,否則不鼓勵員工主動加班;員工的工作必須在規定的上班時間之內完成;如果員工完成不了,那么員工需要自己想方設法在家或者在其他地方完成,辦公室只負責員工在正常上班時間的工作!
這樣一種策略,也有助于我們的員工更好的、充分的利用好上班時間,全心全意完成自己該完成的工作。筆者認為,這種效果比強制性要求加班效果更好!
總之,企業經營,花錢的事情,永遠不是說找到一個好的財務經理就能萬事大吉;它需要我們的企業和企業領導人,真正從戰略高度關注和重視財務,重視經營成本,對于花錢的每個環節,一定要打破常規思維,追查到底,否則,吃虧的總是企業和企業老板。“一分成本就是兩分利潤”,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