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價值中國 作者:蔣健才
摘要:服裝產業集群,就是在某一區域集中從原料到成品一體化的服裝產業鏈,就是從原料加工到設計、營銷等一體化的產業集群。
服裝產業集群已經是我國服裝制造與生產的社會化生產發展的重要組織方式,已逐步成為我國服裝制造業發展的主體。促進我國服裝產業集群的產業升級和發展,不僅對我國服裝相關企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而且對所在地區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同樣具有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尤其對中小企業集中地區域。
服裝業要發展,要提升市場競爭力,首先就要降低成本,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就必須從整合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提高生產率開始,加快促進產業升級,向產業價值鏈的高端邁進
我國服裝產業集群發展特征
服裝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小規模、小批量、多品種、快速生產是該行業的特色,所以我國大多數服裝產業集群中以中小企業為主。集群內眾多的中小企業對集群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中小企業自身能力的不足,在企業發展中困難重重,其壽命平均不足三年的局面,也正制約著服裝產業集群的升級和發展。
服裝產業集群優勢在哪?
服裝產業集權到底對群內企業又怎樣的現實意義和作用?集群的作用是在相關的研發、監測、培訓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務,滋養企業發展,以產業集群帶動中小企業發展,而反過來說,企業的靈活性也使集群更具活力和生命力。一個良好的服裝產業集群,對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其一,為服裝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能有效地降低投資成本,還可以使企業不斷集聚,產生協同效應,提升規模經營優勢,使企業有效地利用各種資源,實現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暢通,改變過去分散布局的結構。
其二,較強的產業綜合競爭能力。主要表現在較低的生產、交易、政策成本和體制、整體協調優勢幾個方面。以高效率、低成本吸引越來越多國內外的客戶和訂單。
陰陽互根,前景廣闊,問題還在。
回顧:金融危機期間,各地服裝展業集地群發展困難,倒閉現象嚴重,服裝產業集群到底還存在什么樣的問題,如何發揮其作用?
產業鏈失衡,群內企業失衡
我國服裝行業門檻較低,集群內大量“小而全”的企業,即服裝生產過程基本上在一個企業內完成,企業間沒形成明細的專業化分工,所謂術業有專攻,產業集群的根本目的之一是在于強強聯合,這種各自為戰的生產經營模式,從本質上來說,這樣的產業集群只是徒有其名而已!不僅阻礙了產業鏈的延伸,而且還會造成群內眾多的企業在同一層次上生產過多的相似產品,致使過度競爭,進而擠壓了企業的盈利空間,降低了集群整體的發展水平。而相關的行業協會,產業協會的組織協同者,卻沒有發揮相應的作用和職能。 品牌失衡,產業失衡
我國服裝產業集群缺乏區域品牌,集群內企業大多數從事貼牌生產,在消費者中沒有真正的聲譽,知名度較低,致使我國服裝產業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低端,僅獲得較少的加工費用,利潤空間狹小,產業集群大是大了,但卻沒有什么強大的競爭力,沒能擰成一股繩,只是一盤散沙而已!其原因有三:其一是群內企業安于現狀,缺乏創新意識;其二是群內企業核心知識水平低,自主開發能力弱;其三是不能把握服裝行業的發展趨勢;這是服裝行業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產業集群內行業協會應該發揮的紐帶作用,但事實上,卻沒有發揮應該發揮的只能,與其說是產業集群,不如說是一大群中小企業“開會”而已。
服務支撐體系失衡
產業集群內的相關協會不能及時有效地為群內企業提供所需的信息、技術、設計、品牌、人才、法律、審計會計等一系列服務,同時也缺乏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和知識產權監督體系,致使相應的集群內配套企業難以建立,沒有為集群發展創造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這樣的服裝產業集群也很難穩定發展!隨之而來的是,金融機構對群內企業信任度降低,群內企業難以融資,最后的結果就是在風浪之中船毀人亡,而產業集群也是“樹倒猢猻散”!
服裝產業集群的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陰極點的萌芽階段,即改革開放后至20世紀90年代初。
第二個階段,陰極則陽的初步發展階段,即20世紀90年代初至21世紀初,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產業關聯集聚,區域品牌逐步形成,產業鏈配套趨于完整,專業分工和協作程度有效提升。
第三階段:陰極則陽的緩慢上揚階段,即2002年之后,我國服裝產業集群發展階段。
服裝產業集群發展的趨勢
我國服裝產業集群雖然歷經了十數年的發展,但依然還在陰極則陽的緩慢發展階段,未來將步入陰極則陽的快速上升階段。其發展特征為:
集群化。整合現有產業資源,逐漸改變目前服裝產業各居其地,比較分散的現狀,以服裝產業研發、制造、銷售為一體的區域性產業集群,起到對集群內服裝產業發展的輻射與帶動作用。
電子商務。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商務功能,提高商貿企業管理和運營的信息化程度;發展現代化的大型專業市場,實現市場功能和市場管理的現代化;積極促進商貿流通方式、交易方式的現代化,降低商貿流通成本,提高產出效率。
國際化。充分發揮國內、國際物流平臺優勢與作用,積極發展國內外貿易,促進服裝類貿易商品、商貿流通的國際化,吸引更多的國內外相關企業到基地進行相關產業投資,使本地企業實現國際化運營。
多元化。應適應市場細分的趨勢,推進產業功能、產業層次、產業業態的多元化,發展服裝產業的現代形態,建立規范化、多功能、多層次、多形態的現代商務體系,滿足本地不同層次服裝企業對商貿服務的需求,同時吸引附近區域對本地商貿服務的需求。
品牌化。打造區域產業品牌,根據區域優勢,發掘、利用相關資源來實現產業現代化發展。
可持續發展化。順應企業對目前制造、商務環境要求日益提高的趨勢,創建綠色、衛生、優雅舒適的生產加工和商務環境,發展誠信、文明的商務氛圍,為企業提供更好的商務環境,促進產業發展與文化等產業的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
服裝產業集群相關協會的任務
平衡延伸產業鏈,平衡群內企業合作與發展
完整且長的產業鏈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防范風險,所以完善和延伸產業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作為產業集群內相關協會的根本任務之一。我國服裝行業中小企業缺乏外包意識,相關協會就必須增強企業外包意識和提高社會信任度,逐步推進產業鏈的完善。通過協同企業間發展外包業務,將一個企業存在不足的環節分包給群內優勢明顯的其他企業,促使企業圍繞主要產品形成完善的產業鏈,改變企業原有“小而全”的低效率狀態,使其變為“專、精、深”分工合作的規模效應狀態,促進產業集群的發展。
重點打造區域品牌建設
區域品牌對產業的發展與推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把集群品牌和產品品牌結合起來推向市場,才增強集群的整體競爭力和企業的個體競爭力。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勞動力成本低廉的競爭優勢逐漸不再明顯,加工生產的利潤空間必然不斷縮小,而且還面臨其他成本低廉的國家競爭的壓力。集群應協同群內企業樹立危機意識,科學確立生產經營方向,強化品牌開創意識,營造體現自身品牌價值的文化氛圍,營造能夠真實反映消費者需求傾向的產品品牌。
完善金融服務體系
群內相關協會應著重發揮政府和中介機構的橋梁作用,準確及時地向企業提供銀行信貸政策,同時也保證銀行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加深銀行對企業的信任度,消除信息不對稱。積極為群內企業融資提供方便快捷通道,一方面增強了群內企業的發展信心,另一方面,也盤活了整體集群的活力。除此之外,相關協會還應積極加快推進金融創新步伐,進一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完善中介服務作用
行業協會的本質作用作用就是中介和服務,作為集群內的相關協會,必須并充分發揮其服務職能。以企業整體利益為出發點,制定相應的行業規范,并通過引導、推動、協調的方式,使企業有章可依循,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除此之外,還應及時有效地為企業提供發展規劃、服裝產品設計、工藝設計、市場行情信息咨詢、展覽與國際交流、專業技能培訓等各項服務。同時,還應保持與政府的溝通,準確及時地向政府反映行業信息,為政府決策提供有效的產業咨詢,發揮企業與政府間的橋梁作用。
發展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作為新興的商務發展模式,作為產業集群,必須要適應時代發展之需,大力打造電子商務平臺,以輔助服務集群內企業未來發展。
如何宣傳好群內企業品牌,擴大群內企業影響,開拓市場
服裝節或交易會是宣傳群內企業品牌和擴大群內企業影響,開拓新市場的有效渠道之一,但在很多地方,服裝節或交易會正在變成“雞肋”,讓群內企業逐漸覺得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如何避免這一現象,盤活群內企業,為集群創造活力和生命力,就必須要進行大范圍的戰略改革!
第一,做為當地政府而言,要從政府主導型走向政府參與,市場主導平衡型。
第二,服裝節和交易會不論大小,但卻是面面俱到,殊不知術業有專攻,博而不精,這類的服裝界和交易會需要向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第三,從功能而言,這一平臺只為產品交易服務,而缺乏產業配置服務功能,這是嚴重失衡的表現,轉變的方向為產品交易服務于產業配置服務功能相互平衡。
作為政府機構如何推動我國服裝產業集群發展
其一:要結合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特點,順應趨勢與特點,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科學合理地對相關產業進行布局,使產業之間相互配套、相互補充,充分發揮集約效應。
其二:要依托現有的紡織服裝企業,通過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引進國內外大型紡織服裝企業。
其三:要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扶持壯大一批有能力,有潛力,有競爭力的企業。
其四:要加強宣傳推介。注重園區的包裝和策劃,通過舉辦各種活動,大造聲勢,打響針紡基地這個品牌。
總述來說,也就是要建設一個服裝大市場、完善產業鏈、培育和壯大一批潛力企業、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