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領軍企業家雜志 作者:藺道軍教授
題記
優秀的企業離不開文化的潤養、優秀的企業家更離不開文化的熏陶。作為企業家的您,為企業的發展整天周旋于各種會議、飯局、社交場合之間……可曾靜心思考,文化元素對一個社會、企業乃至個人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本刊記者特別采訪了著名文化經濟學者藺道軍,感謝藺老師從百忙中抽出時間為大家講解“商道”中的“文化”路徑,將由淺入深為您的“商道”點燃文化的原油。
1.“一帶一路”的背景
“一帶一路”是在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國家制定的新的發展戰略思路。同以往國際間合作有著很大不同,“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是其推行的新策略,“大開發、大交流、大融合”是其最突出的特點。
2.“一帶一路”是中國全球經濟合作戰略
以往我們的國際間合作的形式多是雙方或幾方的經濟合作方式,“一帶一路”涉及面之廣、涉及國家之多前所未有,是國家經濟全球合作的戰略,“一帶一路”新目標不再以時間、地域、文化為限。
3.“一帶一路”的路徑——“經濟+文化”
“一帶一路”的概念,本身就是以文化、歷史為脈絡而提出的,文化必定是推廣“一帶一路”的重點和突破點。若實現“一帶一路”的發展目標,單純的經濟方式一定產生強烈沖突,只有文化才是“一帶一路”推廣的先行者、融合點與持續推進的基礎。所以,“經濟+文化”必定是“一帶一路”發展的必然路徑。
4.文化無需第一只需唯一
文化藝術的本身特點就是個性化和差異化。未來企業發展的競爭優勢就是要有異于別人的能力,而不是非要爭第一,文化的功能是唯一無需第一,文化藝術要做成唯一就能夠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不需要在某一方面和同行爭第一,實際上形成了唯一才是真正的做到了第一。
5.國際上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尚存在局限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經濟地位的不斷提高,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的確立,世界各國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會越來越多,對中國的期望值也會越來越高。中國在由經濟大國、經濟強國一直到責任大國的轉變過程中,目前來講,世界各國還覺得中國尚缺一定的承載能力,這主要是因為世界各國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度還存在很大的局限。
6.文化的推廣不能是一種直接、直白的推廣
中國政府近年來一直在致力于推廣中國文化,比如在諸多國家建立孔子學院,每年都會投入巨大的財力、物力和人力,然而文化推廣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在某些國家還產生了反感,這就說明文化的推廣不能是一種直接、直白的推廣。
7.文化的正面作用是讓受眾人群對傳播者產生好感
從歷史上看,西方教會曾在中國建立教堂,其宗教文化的推廣速度很慢,也并未在中國產生巨大的影響。但從世界各國來看,產品和文化結合,以產品為載體融入文化才是最好的推廣方式。比如,蘋果手機、三星手機、美國的電影、韓國的綜藝和音樂等在全世界的成功推廣,充分說明了文化的力量無窮大。文化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并且能夠增加受眾群體對傳播者的好感,進而影響到對產品的認可度。
8.未來中國發展在文化與產品、經濟融合方面潛力巨大
現在中國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借助絲綢之路這樣的歷史概念、歷史淵源,通過文化的積淀,提出“一帶一路”的頂層設計,這種設計非常好,非常具有高度。同時,中國提出要將文化產業做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在這種情況下,文化與經濟的結合必然是未來中國發展與推廣的重點。但目前中國面臨的問題是文化與經濟如何結合,產品作為依托、經濟作為依托,文化如何加入,目前思路并不清晰、創意并不夠。因此,未來中國的發展,在文化與產品、經濟融合方面具備很大潛力。
9.未來中國發展在文化與產品、經濟融合方面潛力巨大
當一個國家的文化在國際上產生影響,獲得較高認可度,各國對其產生好感時,也就在各國心目中樹立起了地位,與各國的經濟合作必然非常順暢、持久。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一帶一路”實質上也是一種文化推廣的國際戰略。
10.“一帶一路”推進中,企業要學會文化與產品的結合
以華為手機為例,三分之二的營銷來自于海外市場,其成功在于:一是注重技術創新,同蘋果、三星一樣,自行設計芯片組,并在國際上獲得了大量專利;二是注重以文化推廣產品,以普適化的正能量方式將文化融入產品國際推廣中。
11.“一帶一路”中企業要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化布局,學會用別人的語言講好自己的故事
國內企業很多企業有國際間生意,但實質沒有“走出去”,部分“走出去”的企業,有許多也是依靠傳統的思維和產品,未來持續發展的能力不足。“一帶一路"下,企業要具備國際化視野和國際化布局。要學會用別人的語言講自已的故事,而不是自言自語,更不能總聽別人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