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兆希
《戰略歷程》是我十年前讀過的書,當時最希望的就是從各種戰略流派中找到一個能夠系統而根本地幫助企業制定正確戰略的方法,后來才慢慢發現其實最優的方法并不存在,在戰略管理的實踐過程中,每種方法都有它的優點,也都有其缺陷。
十年后再讀這本書,我不再困擾書中于各門各派的觀點,而是根據這些不同門派的思考,提了一堆自己也沒有明確答案的問題。我想,思考這些問題不會幫助企業制定出正確的戰略,卻可以幫助企業發現自身戰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發現自己戰略管理的誤區。
一、戰略的形成是一個深思熟慮的過程,還是企業家的靈光一現?是GE的戰略高明還是喬布斯獨特見地偉大?
二、戰略是明確的還是模糊的?模糊的戰略能否被清晰地解析?我們在制定戰略的時候有可能拿到足夠的信息來幫助我們了解事實嗎?
三、戰略的責任人是誰,老大還是高管團隊?責任歸宿決定了決策方式,如果責任在老大,戰略管理會不會成為一種獨裁理由?
三、戰略必須保持前后一致(穩定)還是需要持續修改(動態)?如果經常變動,甚至前后相悖,那么戰略的內部傳播應該怎么做?
四、戰略是復雜的只有高層理解,還是簡單的人人都知道?戰略是一種高級機密只能少數人可以知道,還是應該人人都知道?
五、戰略是對環境變化做出應(意外是不是經常出現)對還是關注如何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以不變應萬變)?
六、戰略是一個“點”還是一個“過程”?是高明的戰略創意重要,還是不折不扣的執行相對重要?
七、戰略是可復制的還是獨創的?我們學習戰略是不是在模仿戰略?獨創的風險是不是更大點?
八、戰略需要用一個寬泛的視角進行掃描,還是聚焦在一個狹窄的定位上?對機會的追求會不會丟失已經獲得的地位?
九、戰略是對規律的預測還是對機會的創造性利用?你所看到的規律是不是永恒不變的?
十、戰略是一套環環相扣的體系,還是不同戰略主體的有機組合?我們要把什么職能放在企業內部,而什么職能只能放在外部?
十一、戰略的制定是否需要外部專家參與,他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私人董事會(獨董會:具有獨立精神、獨立人格、獨立見解的外部智力資源的整合)這樣的組織形式可以成為企業戰略參謀部門嗎?
十二、是用“我們要做什么”來劃定戰略的邊界,還是用“我們不做什么”來界定?我們要做什么是基于機會,而不做什么又是面向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