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企業培訓網 > 管理學堂 > 戰略管理 > 商業模式的“預評價”更重要、更需要智慧 |
商業模式的“預評價”更重要、更需要智慧 |
信息發布:企業培訓網 發布時間:2015-7-27 19:01:09
|
|
來源:價值中國 作者:陳宇光
可以說,商業模式對于亟待轉型和創新發展的中國企業越發重要。如果想建立一個有持續性和未來長期盈利企業,要特別對自己企業的商業模式是否可行進行評估,還要考慮市場變化,需要進行商業模式推演。同樣,對于需要融資的創業項目,商業模式也是創業項目“產品、模式、路徑、團隊”四要素的其中一個核心要素。不同的投資人對項目有不同的看法,對項目的商業模式評價也不一。 到底有沒有一個評價商業模式的框架呢? 一些專家、投資人、企業家的觀點,認為商業模式應該從業務額增長率、利潤、重復購買率等績效結果指標評價。我們認為用這種“后評價”的思維去評價商業模式的出發點是錯誤的。影響到公司業務額增長率、利潤、重復購買率等績效,不僅是商業模式,也有公司發展戰略,商業模式的執行情況也會影響到績效。因此,用結果去衡量商業模式的好與壞,看起來是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法,實質是以偏概全。因此,溢海顧問傾向于對商業模式進行定性評價,特別是商業模式設計過程中、還沒實施前,就對商業模式進行“預評價”。 要評價商業模式,就要有一個標準。怎樣才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呢?一個高質量的商業模式,可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可預期的高成長:模式容易復制與擴張,市場邊界可以不斷擴散,可以讓公司擴張更輕松; 具有獨特的優勢:模式有與眾不同的要素,價值鏈控制能力強,難以被模仿; 可實現互利共贏:可以整合資源發展,形成良好的價值網,商業生態穩定,能實現共贏; 較高的投資績效:初始投入比較少,可以實現自我成長,投資資本回報率較高且盈利模式受保護。 怎樣去評價一個企業的商業模式呢?結合我們在商業模式設計與投融資項目評價方面的經驗,建議企業和投資人從三個方面評價商業模式: 一、商業模式的獨特性/創新性 一個商業模式是否有亮點,就看這個商業模式是否獨特,是否有創新。可以說,商業模式的每一個要素都可以成為創新點,如價值主張的獨特性、產品與服務的創新性、是否挖掘了客戶未知的需求、客戶關系與渠道的獨特性、盈利模式的創新性、合作網絡的獨特性等等。 如,評價價值主張的獨特性,我們就評價商業模式的價值主張是否與眾不同,是否抓住客戶痛點。也就是模式一陣見血地確定客戶需要做的工作,找到客戶的痛點,定義客戶的成就。但這種精準度往往最難辦辦到,需要企業集中全力做好一件工作,企業因為想同時做好很多事,反而分散了力量,什么事也做不好。這也是現在流行語“極致”吧。 二、商業模式的協調性 由于工作關系,我們每年審查非常多的項目商業模式,80%的商業模式是有問題的。最為常見的是商業模式各要素的系統性與協調性:某個商業模式要素看起來很美,但整體行不通。商業模式的協調性非常重要,可以判斷商業模式是否可行。當然,我們不但要關注商業模式各要素之間的協調性,也要關注商業模式需要與其他經營活動相協調。 如,我們要關注商業模式中核心業務、價值主張、渠道、客戶關系是否協調一致?商業模式與商業環境的是否相適應?關鍵資源和流程對成本結構的變化是否有足夠的支持? 組織、文化與商業模式執行的匹配性等等。 三、商業模式的盈利性、擴展性、資本效率 商業模式的盈利性、擴展性、資本效率是評價值商業模式是否具有高效率。這些評價指標,可以包含了以下這些問題: ·客戶的“轉移成本”有多高? ·在沒有增加基本成本的情況下,能很容易地拓展商業模式,贏得利潤? ·能否產生可循環的經濟價值? ·是否具有高壁壘,以防止競爭對手模仿? ·是否建立在改變成本結構的基礎上? … … 當然,商業模式的評價,也將受到行業、企業發展階段性特點的影響,具體指標會有所不同;也會因為各種模式的不同,如平臺模式、產品金字塔模式、品牌復制模式等商業模式的關鍵要素不同,評價的側重點也不同。不管怎樣,一個商業模式的獨特性決定了這個模式是否有亮點,商業模式的內部與外部協調性決定了商業模式是否可行,商業模式的盈利性、擴展性、資本效率可以評價商業模式是否具有高效率。再次強調,商業模式的“預評價”比“實施后評價”更為重要,更需要智慧。 |
 |
版權聲明: |
1.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附帶版權聲明的文章,其版權以附帶的版權聲明為準。
2.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企業培訓網立場,本網站不對文章的真偽性負責。
3. 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轉載刊發僅為網友免費提供管理知識與資訊,不以贏利為目的。
4. 用戶如發現本網刊發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權方面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本網站經核實后將進行相關處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