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價值中國 作者:文榮
托馬斯.皮凱蒂《21世紀資本論》在世界各地熱賣,湊熱鬧也買了一本。自己不懂經(jīng)濟學,對皮凱蒂的分析和建議無從置喙。能從只言片語中有所收益,抵得上書價和閱讀時間,就心滿意足了。 《21世紀資本論》“導言”,給出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數(shù)據(jù)。美國10%的富有人群,其收入占美國國民收入的比重一直在變化:1910~1920年為45%~50%,1940~1970年為35%左右,2000~2010年上升到45~50%。 另外一組數(shù)據(jù)也很特別,英國、法國和德國等歐洲國家是典型的民富國窮,其私人財富總量和當年國民收入水平的比值很特別:19世紀末約為6~7倍,1914~1945年下降到2~3倍,21世紀再次上升到5~6倍。 財富向少數(shù)人集中,已經(jīng)是不爭的事實。 皮凱蒂認為,這種不平等的驚人增長,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階勞動收入的空前激增,大公司高級管理者在收入上將其他人遠遠甩在了身后。為什么高級管理者收入激增呢,皮凱蒂給出了兩種可能。 其一,高級管理者的技能和生產率較其他員工,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其二,高級管理者擁有制定自己薪酬的權力,這種權力在某些情況下沒有限制。皮凱蒂認為第二種解釋更合理,同時指出在大型組織里,個人生產效率在任何情況下都難以有效評估。 皮凱蒂對高管高薪似乎不太滿意,此處的解釋不太讓人心服。但是給出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讓人更加看清了一個事實:企業(yè)越來越精英化。 首先是企業(yè)之間的精英化。 智能手機行業(yè)是一個明顯的例證,智能手機價格從幾百元到近萬元、用戶從小學生到老年人,如此廣大的市場空間,而真正的市場霸主也就幾家而已。蘋果一枝獨秀,幾乎鯨吞了整個行業(yè)80%的利潤,屬于精英中的精英。華為、小米等國產機,不光快速搶占了國內低端市場,同時沖出國門,在國際舞臺上和三星一爭高下。諾基亞、黑莓、摩托、索尼等等老牌貴族迅速沒落,搏殺到最后,剩下的精英也許不過寥寥數(shù)家而已。 確實,很難量化蘋果和其他手機廠商的差距,也沒有任何理論能夠讓其他手機廠商心服口服地面對營收的巨大差距。只能說,是這個時代、這個市場,放大了這種差距。服還是不服,現(xiàn)實就在那里。 其次是企業(yè)內部的精英化。 蘋果全球近10萬員工,大家知道的不過是喬布斯、庫克、伊夫數(shù)人而已。Facebook的扎克伯格、阿里的馬云、微信的張小龍、奇虎的周鴻祎等等,都是各自團隊一致對外的公眾人物。公眾知道他們、只需要知道他們、也只能知道他們。就像一部電影,觀眾只想知道明星、只需要知道明星,也只能知道明星一樣。誰能準確計算出,明星和普通演員的薪酬差距呢。有什么理論,能夠讓普通演員心服口服地面對明星的天價呢。 企業(yè)內部,管理人員能夠記住的員工就那么幾個。某個位置一旦有了合適的人選,就很難被后來者輕易取代,這里涉及到人的惰性、有風險、有成本、還有時機等等多種因素。近期阿里集團披露了28位合伙人,每一位合伙人都身家不菲。阿里內外很多人都會覺得不平等,憑什么啊,對比容貌、學識、能力、付出等諸多方面,誰能拿出一個合情合理的說法呢。 從《資本論》到《21世紀資本論》,從馬克思到皮凱蒂,人們對不平等的研究在深入。不好的消息是,不平等并沒有被消除,甚至在加劇。好的消息是,大家都有機會。 世界是平的,世界也是不平等的。企業(yè)是大眾的,但企業(yè)已經(jīng)精英化。未來也許會消除種種不平等,但是我們活在當下,面對不平等的現(xiàn)實,唯有讓自己成為精英,讓企業(yè)成為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