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價值中國 作者:林岳
中國民營經濟高速發展了三十年,如今大部分民營企業正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企業如何接班的問題。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面臨交接班的民營企業中,只有近一半的第二代愿意接棒,這相當于有超過一半的第二代可能不愿意接過父輩們打下的江山。
在美容行業,這個問題尤為突出:一方面,大部分美容企業都是順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而崛起的;另一方面,“美一代”很多都是美容師出身,有著自己的核心技術優勢,但目前他們大部分都到了退休的年紀。但新興的“美二代”們卻基本上在這兩方面都不具備,他們將面對更加激烈的行業競爭,以及經濟增長放緩的大環境。因此,一些“美一代”們開始出現“傳承焦慮癥”,因為人終會老去,如果后繼無人,自己辛苦打拼的事業似乎就只能面臨轉手賣掉,甚至關門大吉的窘境。
造成美麗事業后繼無人的三方面原因:
其一,美容企業沒有真正建立完善的職業經理人機制。目前,中國的大部分美容企業都沒有真正建立完善的職業經理人機制,企業的大小事務通常都是需要老板事必躬親。即使是一些聘用職業經理人的企業,也沒有建立起基本的信任,缺乏有效的監控和激勵機制,以致企業內部沒能形成一套可以復制的管理方法,傳承起來就十分困難。
其二,美二代沒有感受過父輩創業經歷,無法在價值觀上產生共鳴。由于“美二代”的成長軌跡和父母十分不同,如果小時候能夠在父母身邊耳濡目染,看著父母打理店面,通常能找到繼承的興趣,因為人的價值觀的形成在教育啟蒙階段是十分重要的,那些在創業初期幫著父母打掃店面,看著店面越開越大、越開越多的第一代,通常更能理解父母的辛苦,也能對創業的樂趣感同身受。但是,還有大部分第二代是沒有感受過創業環境的,伴隨著他們成長的可能是鋼琴、舞蹈等興趣班,或是爺爺奶奶的教育,他們完全脫離父母的創業經歷,便很難和父母在價值觀上產生共鳴和交流。
其三,美一代缺乏對事業的長遠規劃,美二代看不到美業未來。有相當一部分的美一代對自己的事業缺乏長遠的戰略規劃,這便無法讓美二代看到美好的遠景,換句話說他們沒有給孩子們造夢、點夢。當前所面臨的競爭環境只會越來越激烈,美一代如果在新興技術和營銷模式創新上不能與時俱進,那么就很難在這個行業占有一席之地。受過高等教育的二代們雖然在企業經營上沒有太多經驗,但他們懂得分析利弊,有自己的興趣和強弱項,如果沒有清晰的發展規劃,則很難建立他們接棒的信心。
綜上所述,如果企業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和清晰的發展戰略,沒有具備從小培養接班人的意識,那么傳承將會很難。就像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說的,作為一個企業家,要想可持續發展,把企業做成百年老店,一定要早做打算,從小培養兒女的興趣,但是也要先看他們的意愿,他們愿意就會很努力,不愿意的話,強迫也沒有用,如果兒女想干,也很能干,但畢竟只有少數幾個人,光靠他們也是不行的,如果有一個完善的體系,就算兒女不繼承,企業仍然會做得很好。
三年計劃實現美二代接棒美麗事業
其實,對于許多“美二代”而言,他們大多數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有的甚至是留學海歸,面對父母辛苦打拼下來的一番家業,大部分“美二代”要思考的并不是要不要繼承的問題,而是要怎么做得更好,實現永續經營的問題。因為受“子承父業”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接棒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也是國內外很多家族企業的習慣做法。
那么,從美一代開始有退休的想法,到美二代上任并獨當一面,大概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交接,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呢?筆者建議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規劃和過渡。
第一年,完善管理機制。這看起來很虛,但卻是最重要的事情,企業要永續經營,最關鍵的不是人,而是機制,因為人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有了完善的機制,才能確保不管是誰接班,都能保證經營的持續性,國外很多家族企業便是如此,大的有500強企業如福特、索尼,小的也有一些小店如咖啡店、小作坊、鐘表制造等,幾百年的組織經營成功的奧秘只有一個,那就是管理機制。
第二年,傳遞價值觀讓企業和接班人相互磨合。這一年,企業的經營者一定要與接班人一起工作,通過實踐傳遞自己的價值觀,也讓企業員工接受新的管理者,度過磨合和熟悉的過程。這其間,也應該鼓勵美二代大膽創新,在原來的基礎上順勢而為,保留好的傳統和優勢,引入自己新的想法,循序漸進,不要讓員工感覺一下子變化太大,更不要“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要肯定父輩們的成績,在員工都認同自己之后,再慢慢實施變革。父輩們的做法有些可能看起來會感覺“老土”,但這么多年都被證實是有效的,就應該發揚光大,接棒前期切不可大刀闊斧做改革。
第三年,美一代退居二線充當顧問。這個時期一定要放手讓美二代去做,注意一定不要再事事過問,一些艱難的決定要讓他們自己來做,有些棘手的事務要讓他們親自去處理,插手過多只會讓美二代們仍然存在依賴性,自己經歷過的事情要引導他們總結經驗,通過交流分享自己可能會怎么做,這么做的利弊是什么,鍛煉他們面對逆境時的心態、調整能力和處事能力。
實際上,具體需要用幾年的時間來完成交接班,要看企業的管理基礎和接班人的實際情況,但基本上都要經歷上述這三個階段。比如方太集團的創始人茅理翔,在培養兒子茅忠群的時候就提出“帶三年、幫三年、看三年”的觀點,這也是本土民營企業接班的成功例子。從企業永續經營來講,創始人的精神和價值觀是很重要的,它甚至會成為這個企業永恒不變的、指引方向的明燈,這就要求美容企業的第一代創業者們,從繁雜的事務中擺脫出來,花更多的精力思考企業的未來,思考如何搭建企業發展所需要的機制,這就好像建造高樓大廈,地基和結構遠比玻璃幕墻和燈光來得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