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爽
中國企業要進一步提質增量,就注定會把觸角伸向更遠的地方,雖然在市場監督層面,政府的引導與規范必不可少,但歸根結底還是要以企業為主體,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主體地位必會愈加明顯,制造業興起的事例已經告訴我們,企業秉持“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態度,抱團取暖往往會有較好的效果,這也應是未來科技企業的方向之一
2014年4月26日,又一年的知識產權日。對于具有輝煌燦爛歷史的中國來說,專利保護、技術創新這樣的詞匯,顯得既熟悉又陌生。曾幾何時,我們曾經在世界科學領域獨領風騷,但僵化的制度、連綿的戰火卻并沒有使這些科技成果得以深入到日常實踐,更沒有為中國打開現代化大門,科技好像和中國開了個玩笑。
但這種情況在最近三十年卻發生了根本變化。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的市場化改革,技術創新如雨后春筍般大量萌發,我國一躍“再次”成為世界專利申請大國,年申請量超過20萬件。在科技行業,這種萌發帶來的效果更加明顯,2013年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突破10萬億大關,僅僅用短短十幾年,從大數據到智能工業,從互聯網到消費電子,我國科技行業發起了對西方發達國家的全面趕超,所有人都沉浸在發展帶來的巨大成績中,直到最近危機的出現⋯⋯
被“抄襲”的創新
事情還要從海爾的一款智能電視說起,日前海爾電視對外宣布,其將推出一款顛覆性的智能電視。據介紹,此款產品將集電視、高清有線機頂盒、互聯網高清視頻機頂盒功能于一身,并采用阿里云OS操作系統,搭載支付寶、游戲、在線教育、高清電影等各種資源,全方位滿足用戶各種要求。
種種的宣傳造勢令市場對于這臺“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明星產品無限期待,但結果卻令人失望,電視一經推出,立刻遭遇各方質疑。有業內專家就曾直言,采用阿里云OS操作系統的海爾電視,根本不能稱之為“顛覆性”產品,而只是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跟風”產品!笆紫龋瑥臅r間上來說,海爾這款電視比內置創維天賜系統和阿里云OS雙系統的‘酷開電視’上市晚將近三個月,這在智能科技領域已不算短。其次,海爾這款電視并沒有自己研發的操作系統,而是完全依賴于阿里云的OS系統,甚至沒有一點改動,如此創新實在令人遺憾。”上述業內專家如是說道。
作為國內家電巨頭,海爾的事例引發了行業內外的震動,也讓更多人開始重新審視我國科技行業的現狀。事實上,近幾年,“抄襲出的創新”在科技領域已不少見,由于我國科技行業基本不掌握CPU、GPU等基礎性核心專利,雖然可以打擦邊球,聲稱要“做中國人喜歡的產品”,但產品一經推出,消費者卻經常發現,那只是自作聰明的小修小補與越發隱蔽的抄襲借鑒。
發展帶來問題,發展也能解決問題,基于我國經濟發展的特殊路徑,政策的導向性總是十分重要,在這方面,剛剛過去的這幾個月無疑具有里程碑意義。2014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2014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知識產權推進計劃》(以下簡稱《計劃》)!队媱潯凡粌H再次強調了科技創新在我國當下工業轉型升級中的重要作用,還首次明確提出了創新的綜合體制建設,指出將大力開展產業知識產權風險評估與預警工程和工業企業知識產權運用能力培育工程,加快推動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建設。但縱觀整個《計劃》,業界關注的細節問題仍少有回應,未來,政府、企業、社會三方共贏的局面也還不明朗。
專利保護之傷
作為宏觀經濟的管理者,政府在整體上管住和在微觀上放開同等重要,而衡量產業政策是否合理可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它是否能激活社會和市場兩個積極性!氨M管我國已是專利大國,但還不是專利強國,引導企業加強專利研發仍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眹抑R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接受采訪時曾談到,專利的數量是基礎,質量才是關鍵,而所謂的質量即專利與日常生活的距離!昂蛯@麖妵啾龋覈A性、原創性、高價值的核心專利相對較少,這就需要我國科技企業將落腳點踏到我國經濟轉型的主旋律上去,即‘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
申長雨進一步指出,“穩增長”,就是穩定專利增長速度,不斷提高專利治理,加大對低質量專利的管控力度;“調結構”就是調整實用新型專利、發明專利、外觀設計專利的比例,加大發明專利比重;“促轉型”主要是促兩個轉型:一是由技術含量比較低的專利向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專利轉型;二是由市場前景不明朗的專利向市場前景明朗的專利轉型!跋Mㄟ^這些措施實現專利高水平的創造、高質量的申請、高標準的審查、高規格的授予,不斷提高我國的專利質量。”申長雨這樣說道。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對技術有自主的選擇,市場也會通過資源配置來推動創新,但不排斥政府積極介入其自主的研發過程。自主創新的各個階段與市場的距離大致可確定政府和市場結合作用的界線。離市場越近的階段,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越大;離市場越遠的階段,政府的作用也越大。這意味著在創造新知識和新思想的階段,更多地需要政府介入。
另一方面,中國企業要進一步提質增量,就注定會把觸角伸向更遠的地方。雖然在市場監督層面,政府的引導與規范必不可少,但內生動力還是要以企業為主體,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主體地位必會愈加明顯,制造業興起的事例已經告訴我們,企業秉持“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態度,抱團取暖往往會有較好的效果,這也應是未來科技企業的方向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