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背景 閻雨,管理哲學博士,師從世界哲學大師成中英教授。他扎根于中國傳統文化,創建了中國管理C模式,該模式是中國管理實踐的標志性著作之一。閻雨先生還是深入企業一線進行實地調研,與企業家和各級政府領導進行深層的溝通與對話,獲得大量第一手的資料,為理論的靈活運用與有效指導實踐提供了有力保障。
社會職務 現任:北京大學政府管理與產業發展研究院 執行院長 兼任:北京大學傳統文化與現代管理基金管委會副主任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商業經濟應用與管理研究分會副會長;
主要研究方向 管理哲學、企業戰略、文化產業、地產經濟、社會問題。 為在校生先后講授《中國管理模式》、《戰略管理》、《企業經營管理》等學科。
主要專著 《中國管理—C模式》(新華出版社)、《文化與經濟論衡》(中共中央研究出版社)、《禪與現代管理》(知識出版社)、《中國大陸房地產戰略聯盟運營機制研究》、《集團戰略管理》、《心靈的河流》、《大學與C》(新華出版社) 核心課程:中國管理—C模式
學術評價: 管理學家閻雨博士對當今學術的貢獻可以概括為“四發現一推動”。 發現西方管理學理論三偏差:在國內,閻雨先生較早地發現了西方管理學理論出現的三個偏差,即人性假設理論的偏差、價值觀理論的偏差以及研究方法的偏差。西方管理學的成立是建立在經濟學基礎上,經濟學的成立是建立在人性假設基礎之上,而這種人性假設是以西方人為主體的哲學邏輯和倫理動力,東方跟西方在人性假設上有很大的偏差,中國古人認為“和合生物”,認為合作高于競爭,組織和個體的發展在于厚德載物,講究身心和諧,天地一體而非二元對立。西方以科學管理為核心的古典管理理論由于缺乏人文精神而受到指責,同樣現代管理理論的理性主義和普遍主義受到后現代主義的批判和解構。而后現代主義管理理論并沒有拋棄古典理論和現代理論,仍然繼承了其中的理論內核,因此可以說他們是一脈相承的,它們都有共同的邏輯起點——功能主義。 洞悉知識經濟催生C管理:閻雨先生指出,西方管理模式日漸衰退,傳統的生產資料、要素價值被顛覆,以前那種單一線程的管理模式已經疲于應對,事實證明,緣起工業文明的西方管理制度已經不適合新的經濟模式了,隨著知識經濟取代工業經濟,管理模式的變革勢在必行。 發現中國文化的源動力:中國五千年文化源源不斷,閻雨先生認為中國文化的源動力在于——“生生之德”,其表現形式為“和合”。全新解讀了中國傳統管理,可使得這一歷經千年的東方智慧重新煥發生機,C模式使中國傳統管理的要素予以系統化,建立了嚴謹的理論體系;同時將理論在實踐中驗證,指導實踐,實現管理效能的飛升。 實現傳統文化管理量化:如何使抽象的傳統文化模型化、數據化,將抽象的東方文化與管理思想轉化成生產力,是學界長期思考的問題。閻雨先生創建的C模式有效的克服了西方管理工具化的弊病,將管理工具回歸其工具本位。即用C模式下的傳統文化元素對管理工具進行再造,運用文化管理指導、統帥管理工具,解決了中國傳統文化量化與實用問題,讓中國文化管理的觸及戰略、運營、治理多個方面,體現了管理最高境界——管理哲學的現實功用:解密企業基因密碼;指導企業組織變革;優化企業新陳代謝。 推動東西文化共生共融:C模式讓東西文化實現圓融統一,兼容互補。推動東方傳統文化的再傳承、東方管理思想的再實現。閻雨先生立足國學根脈,萃取百家文化菁華,提煉出具有實踐價值的管理模式—C模式。改變了東西方文化的對立局面,使其圓融共生,互補互助,推動了東方傳統文化的再傳承、再發展,帶來了東方管理思想的再呼吁,再實現。
主持課題:曾主持國家一級研究課題一項,參與《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等規劃、子課題報告起草,先后主持濱州市、滄州市等十余家地市產業發展規劃。 研究成果:曾榮獲教育部優秀研究報告、中國管理科學研究社科類年度論文一等獎,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近百篇。曾被美國國會邀請訪問美國國會和政府,并與普林斯頓大學、伯克利大學發展課題研究合作。
兼職授課機構(直接受眾12萬以上): 1、政府、事業、組織: 國家發改委、國資委、中國企業聯合會、河北省、山東省、陜西省人民政府、清華大學、 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上海交大、浙江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武漢大學……等機構和組織講授管理哲學、組織戰略等課程。 2、企事業單位: 中國石油、中石化集團、中國移動、國家電網、中信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總行、中國工商銀行、微軟、IBM、 步長集團、中國銀行、北大青鳥集團、北大資源集團、海爾集團 、中國南車、聯想集團…等公司兼任高層咨詢顧問,并提供相關內訓服務,以其廣博專業的知識體系、靈活多樣的授課形式以及實戰效果為學員和客戶所推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