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思想和世界級制造原則有兩個最突出的共同點:客戶的觀點和持續改進。 客戶的觀點 精益思想基本原則的基礎就是以客戶的觀點定義價值,用客戶需求拉動價值流。世界級制造強調判斷企業成功的根本2條是庫存周轉和客戶滿意度。施恩伯在1996 年的World Class Manufacturing 里提出了“財務數據并不是評價企業經營狀態的最好的指標,而諸如庫存周轉率、客戶滿意度等基本因素可能更加有效。”這成為世界級制造評價企業是否健康和成功的關鍵因素。而能夠測量客戶滿意度的指標則是客戶最敏感的4項要素QSFV:質量quality、響應速度 speedy response、柔性化flexibility 和價值value。QSFV是世界級企業評估準則中多次應用的標準。 持續改進 “精益”和“世界級”的持續改進都是從日本的kaizen演變來的。在精益思想中,持續改進既是基本方法,又是精益思想的基礎和總結。Womack 和 Jones在《精益思想》里提出的精益思想基本原則的第5個項是“盡善盡美”,強調“通過持續不斷的改善,即kaizen,朝著盡善盡美前進”。精益思想的持續改進體現了“小步快跑”的改進方式,是精益的特征之一。 “世界級制造”的原理中,同樣將持續改進作為核心思想。在《世界級制造I》這本書里,施恩伯將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 作為開篇第一章的標題。施恩伯說:“世界級制造有一個最終的目標和一組實現這個目標的基本思想。這個最終目標可以用類似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那樣概括的表達。與之對應,世界級制造就是“持續和及時的改進!”。他鼓動說“如果你的企業以世界級制造為目標,你的座右銘就是“持續和及時的改進!”。世界級制造成為組織和激勵企業永不滿足和不斷進步的概念,而不是某項“世界第一”的現狀,這是理解世界級制造概念的關鍵。2002年施恩伯的世界級制造最新著作《Li’s Fix It—Overcoming the Crisis in Manufacturing》是針對新世紀初世界經濟出現新的衰退而作的。他分析了不少世界級企業止步不前、自滿倒退的現象——昔日的持續改進的典范,無論是精益還是6SIGMA ,現在變得在原地踏步或倒退起來。他大聲疾呼道:警鐘已經敲響! “持續不斷的快速改進”! 無論是精益還是世界級,為了達到世界級制造的境界,企業必須不斷的改變傳統的生產的過程和原則、進而重新定位與供應商、運輸方、客戶以及雇員之間的關系。承認和協調在進行些變化時企業內部所發生的困難。精益思想和世界級制造都強調無論是在車間現場還是在決策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職工參與的重要。所不同的是,精益思想用了“盡善盡美” 這個永無止境的目標作為持續改進的追求。而世界級準則采用等級標準的高臺階鼓勵企業不斷發現自己的盲點和不足,鞭策企業不斷的向新高度攀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