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對象:適用于企業一線管理人員。包括:現場主管、班長、組長等 設計思路 TWI,全稱Training Within Industry。產生于二戰時期的美國,是全球最優秀的現場管理者培訓課程。自1950年,TWI被引進日本,應產業界的實際和需要,改進完善充實,并迅速推廣和運用,對戰后日本經濟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TWI,六十年長盛不衰,為日本豐田公司等眾多知名企業培養了無數一流現場管理精英!由于其產生的巨大效應,美國和其他各國認識到TWI的重要性,并逐步被開始學習這種先進的管理模式…… TWI重視技能的培養,而不是知識的灌輸。強調技能在實際工作環境中通過實踐掌握。 TWI的組成: 1、工作教導(指導技能)-JI(Job Instruction) 培養一線主管能夠用有效的程序,清楚的教導部屬工作的方法。使部屬很快的接受到正確、完整的技術或指令。熟練運用教導技能,可以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浪費、返工以及降低產品的不良率。能夠很好的降低災害事故的發生及工具設備的磨損。 2、工作方法(改善技能)-JM(Job Methods) 培養一線主管能夠通過合理的程序,對工作上的問題進行分析思考,并提出改進方案。熟練掌握改善技能,能更有效的利用材料、機械、勞動力,從而提高工作的效率與效能。 3、工作關系(用人技能)-JR(JOB Relations) 能夠帶領部屬開展持續改善的小組活動。一線管理人員是通過部下達成生產成果的,如果在日常工作中能夠熟練運用這種用人技能,得到部下的充分協助。就可以預防生產過程中問題的發生,在出現問題的時候能夠順利地給與解決,從而加快工作進展。 4、工作安全(安全技能)-JS(Job Safety) 使基層管理人員了解工作安全的范圍,清楚明白工作安全的重要性。不安全的工作帶來的連鎖災害的可怕性及嚴重性。從根本上解決生產過程中的工傷事故。
課程大綱 第一部分 精益現場培訓基礎 第一章 通過現場管理培訓來傳授精益 1. 改善與現場管理培訓 2. 現場改善是誰的職責? 3. TWI-精益不可缺少的環節 第二章 現場管理培訓體系的基本原理 1. 五種需求 2. 共同特征 3. 培訓標準化 4. 角色與職責 第二部分 工作指導 第三章 工作指導的四個階段 1、教導方法的對比,體現TWI-JI的實用性。 不完全的教導方法 僅僅只有演示 僅僅有講述 2、正確的教導方法和四階段法 作業說明 做給他看 嘗試演示 跟進指導 3、部分學員作業的分解總結指導 第四章 如何做好指導準備 1. 準備要點:分解工作 2. 什么是重要步驟? 3. 什么是關鍵點? 4. 列舉成為關鍵點的理由 5. 觀察員工分解工作中的表現 6. 總結與工作分解樣表 7. 分解卡片與標準化作業 8. 注意事項 第三部分 工作方法 第五章 改善識別 1. 精益是怎樣煉成的? 2. 價值、利益與人 3. 我們真的做的很好嗎? 4. 七種浪費及其消除手術 5. 精益改善布局 6. 精益方針展開 第六章 工作方法 1. 將工作方法應用到案例中來展示改善前后的對比 2. 工作方法改善的四個步驟 步驟1:分解工作 步驟2:對每個細節提問5W1H 步驟3:開發新方法ECRS 步驟四:運用新方法 3. 提出改善建議的方法 4. 常用的創意引導10法則 5. 改善10項基本原則 第四部分 工作關系 第七章 工作關系----與員工一起工作 1. 什么才是良好的管理 2. 主管與員工的關系 3. 什么是人性化? 4. 什么是人際問題? 第八章 工作關系四步驟 1. 明確目標 步驟1:獲取事實4要點 步驟2:權衡與決策5要點 步驟3:采取行動4要點 步驟4:檢查結果3要點 2. 目標是否達到? 3. 運用工作關系4步法解決問題 4. 如何獲取意見和看法 第九章 培養良好關系的基本原理與問題預防 1. 如何預見未來問題? 2. 問題產生的四種方式 3. 良好關系的基本原理 4. 適當表揚 5. 預先傳達變革 6. 充分發揮下屬能力 第四部分 工作安全 第十章 安全的基本 1. 安全概念 -安全定義、目的及內容 -督導職責=立場、責任 -車間安全生產 2. EHS績效與目標 -EHS定義 -安全評價指標 -安全目標與管理模式 第十一章 事故及調查 1. 事故報告流程 2. 事故調查原則 3. 海因里希法則 4. 作業觀察活動 第十二章 安全管理四階段 1. 六類重點事故家防止 2. 安全管理方法 -安全防患未然活動 -如何做到風患未然 -KYT危險預知訓練 3. 工作安全四階段法 -思考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 -慎思確定對策 -實施對策 -檢討結果 第十三章 災害事故處理方法 1. 采取應急措施 2. 負責報告工作 3. 制定防范對策 4. 四不放過原則 第十四章 機械安全、化學品管理 1. 機械事故造成的傷害 2. 機械設備基本安全要求 3. 安全鎖系統 4. 化學品種類 5. MSDS安全數據表 6. 資格認證 7. 人員要求 8. 裝卸、運輸、貯存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