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善的績效管理體系培訓課程—— 平衡計分卡(BSC)的設計與應用
【課程背景】 平衡計分卡(BSC)是由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羅伯特?卡普蘭與復興國際方案總裁大衛?諾頓創建的。1992年,他們初始設計的平衡計分卡(BSC)只是作為一個更完善的績效評價管理工具,經過十幾年的應用,兩位學者將平衡計分卡(BSC)延伸到了戰略層面,逐漸深化為一個全新的注重企業組織整體戰略實施與完善的管理系統。它在保留了傳統財務指標的基礎上,增加了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三方面的非財務指標,從而可以達到全面計量企業績效的目的。平衡計分卡(BSC)自創立以來,在國際上,特別是在美國和歐洲,很快引起了理論界和客戶界的濃厚興趣與反響。世界500強企業與改革開放后的中國知名企業紛紛采用,因為它不僅是一種管理手段,也體現了一種管理思想,即其對企業全方位的考核及關注企業長遠發展的觀念受到學術界與企業界的充分重視,越來越多的企業嘗試引入平衡計分卡(BSC)作為企業管理的工具。
【課程收益】 通過學習了解平衡計分卡(BSC)產生的歷史,掌握平衡計分卡(BSC)的特點、內容以及作為績效管理工具的平衡計分卡(BSC)與傳統的績效評價體系的區別 了解如何利用平衡計分卡(BSC)進行戰略管理 明確企業使用平衡計分卡(BSC)的前提與及在技術和管理水平上會遇到的障礙 掌握設計平衡計分卡(BSC)的基本步驟。
【課程特點】 具有實操指導性:通過學習掌握各崗位、各部門、本公司KPI的提取與設計。 具有工具使用性:可作為企業績效考核與管理的常用工具。 案例引導理解性:通過生動的案例,可以模仿切入,快速領會。
【授課對象】 人力資源工作者、企業高層管理者、企業中層管理者、企業基層管理者
【授課時間】 1天 6小時
【課程提綱】 第一講:平衡計分卡(BSC)的產生及其背景 第四講:作為績效管理工具的平衡計分卡(BSC)
1、傳統的績效評價體系 2、企業績效評價理論與實踐的變革 3、平衡計分卡(BSC)的產生 1、由上而下的績效目標建立 2、績效指標的特點和原則 3、績效指標的制定是績效管理的開始而不是結束 舉例 4、關鍵成功因素與關鍵績效指標 第二講:平衡計分卡(BSC)的內容 第五講:作為戰略管理工具的平衡計分卡(BSC) 一、財務方面 1、收入增長指標 2、成本減少指標 3、生產率提高指標 4、資產利用指標 5、投資戰略指標 二、客戶方面 1、市場份額 2、客戶保留度 3、客戶獲取率 4、客戶滿意度 5、客戶利潤貢獻率 三、內部流程方面 1、評價企業創新能力的指標 2、評價企業生產經營績效的指標 3、評價企業售后服務績效的指標 四、學習與成長方面 1、評價員工能力的指標 2、評價企業信息能力的指標 3、評價激勵、授權與協作的指標 1、建立企業使命、愿景、價值觀、長期目標 2、對企業所處的內、外部環境進行分析 3、制定企業戰略目標 4、戰略執行與跟蹤 5、戰略的評估與控制 第六講:平衡計分卡(BSC)的應用 1、應用平衡計分卡(BSC)的前提 2、設計與應用平衡計分卡(BSC)的障礙 技術障礙 管理水平障礙 3、企業實施平衡計分卡(BSC)的步驟 4、利用平衡計分卡(BSC)設計企業績效指標體系 建立企業愿景與戰略 平衡計分卡(BSC)的設計 部門平衡計分卡(BSC)的建立 崗位(個人)平衡計分卡(BSC)設計 企業KPI倉庫的建立 5、平衡計分卡(BSC)數據處理 定性數據處理 定量指標處理 確定平衡計分卡(BSC)的評價指標的權重 數據的綜合處理 數據的比較分析 應用實例1 應用實例2 第三講:平衡計分卡(BSC)的特點 1、外部衡量和內部衡量之間的平衡 2、期望的成果和產生這些成果的動因之間的平衡 3、定量衡量和定性衡量之間的平衡 4、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之間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