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華為發布名為《共克時艱》的宣傳片,片中,每一個我們身邊的崗位,在疫情期間成為抱薪者,貢獻自己不可或缺的力量。
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的力量,凝結在一起,共同推動著社會不斷向前。
“順境中的好運,為人們所希冀;逆境中的好運,則為人們所驚奇。”
每一個人都不是孤立的,無數人成為抱薪者,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有人說,華為是: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這些故事背后,我想,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矗立在以華為為首的中國企業面前的更大的艱難,此刻,中國企業唯有構筑世界級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共克時艱。
艱難時刻
司向,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ICU)的醫生。疫情爆發后,他作為隊員加入廣東援鄂醫療隊,奔赴一線抗擊疫情。
在援鄂一線,他每天都要面對大量的重癥患者,危險不可預知。每天,他都在與時間賽跑,4個班次輪班倒,每隔6小時換一次班,只為搶救更多病人生命。數天的持續繁重工作,人的生物鐘都處于混亂的狀態。
“整個是屬于這種工作過負荷的一個狀態,你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感染,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感染。”
胡子琪,深圳福永中學九年級班主任,語文老師。疫情之下,學校假期被“無限期”地延長了,學生們在天南海北無法返校。隨著時間的推移,臨近中考。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師生們更加團結一心,共同迎接中考“重要時刻”的到來。
“這是我當老師以來遇到的最長的假期,眼看著就要中考了,還有學生在老家回不來。”
深圳快遞員李師傅,他已經習慣了平時的忙忙碌碌。疫情之下,人們的出行受限,他穿行在城市里,既擔憂焦慮自己的安全,但更感受到身上責任與擔當。
“主要是送不進去(小區),業主著急怕貨丟了,都是些吃的,防護用品。”
共克時艱
對于司向來說,他最開心的莫過于一個個經他醫治的病人可以順利出院。高治愈率的背后離不開每周與廣州專家的遠程醫療會診,各個科室的專家們齊聚一堂,司醫生感受到到來自后方的強大支撐力量。
“每周都會有一個遠程視頻的交流和會診,后方的老師給了我們很多的支持,讓我們對病人更加了解,對病人的治療我們也更有信心,讓我們更有底氣地打贏這場和新冠病毒的戰役。”
疫情時期,班主任胡子琪和學生們,有了在線課堂,學生們都會按時上線打卡,原本在家因疫情而焦慮沮喪的孩子們因為回歸了正常的學習,重拾信心,有些孩子還主動申請給自己補課。
“雖然我們班的學生都在天南海北,但上課鈴一響,當大家同時進入直播間的時候,真的挺感動的,疫情雖然阻止了孩子們上學,但沒有阻止他們學習的心。”
5G無人車開始進入全國各地的許多醫院和社區。疫情時期,無人車無接觸的服務,給了居民們一份安全的感受,李師傅最大的感受是,疫情時期關心他的業主越來越多,讓他內心一直涌動著暖流。
“就最感動的就是有些人就說你不要著急,安全第一,我們聽了這些話心里非常感動。”
疫情期間,華為支持了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300多家運營商網絡的穩定運營,ICT基礎設施成為了戰勝疫情的戰略基石和關鍵力量,關系著每個行業、每個家庭、每個人的健康福祉。
近幾年來,為眾人所不忿的事件頻出,大眾經常慨嘆“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
這句之后還有兩句,更值得我們深思:
為大眾謀福利者,不可使其孤軍奮戰。
為自由開路者,不可使其困頓于荊棘。
華為,不可使其孤軍奮戰,不可使其困頓于荊棘。中國企業的技術進步、管理進步之路,且待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