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發布2019年年報,徐直軍回應美國芯片管制:相信中國政府會采取一些反制措施
3月31日下午,華為發布2019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華為整體經營穩健,實現全球銷售收入8,5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1%,凈利潤627億元人民幣,經營活動現金流914億元,同比增長22.4%。2019年華為持續投入技術創新與研究,研發費用達1,317億元人民幣,占全年銷售收入15.3%,近十年投入研發費用總計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2019年對華為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極為嚴苛的外部挑戰下,全體華為員工團結一致,聚焦為客戶創造價值,贏得廣大客戶和伙伴的尊重和信任,整體經營穩健。”
但在這份增長數字的背后,我們聽到傳來的是美國對華為愈加收緊的嚴厲措施。
美國擬進一步打擊華為全球芯片供應鏈
3月26日,路透社報道,據可靠消息稱,特朗普政府的高級官員已同意對華為的全球芯片供應采取新的限制措施以遏制芯片制造商(如臺積電)向華為提供最新的芯片。
即便在美國應對新冠疫情如此狼狽的情況下,仍不停歇對華為供應鏈的打擊。
“很明顯這些美國政客想置華為于死地。”3月29日,中國日報社論指出:事實上,那些為華為提供芯片的企業以及為華為代工生產某些產品的企業需要相互依賴才能生存下來,他們都是全球價值鏈的一部分。
根據擬議中的新規定,使用美國芯片制造設備的外國企業必須先獲得美國的許可證,才能向華為供應某些芯片。一名消息人士說,此舉目的是限制臺積電向華為出售芯片。如果這一規定最終獲得通過,不僅會給華為和臺積電帶來打擊,同樣也會嚴重損害美國公司。
貿易律師Doug Jacobson 稱,這對美國企業的負面影響將遠大于華為,因為華為將發展自己的供應鏈,而最終華為會找到替代方案。
根據中國光大證券去年的一份報告,大多數芯片制造商依賴美國公司生產的設備,KLA Corp、Lam Research和Applied Materials等。這些供應商目前尚未作出評論。
據路透社透露,一個代表美國主要半導體公司的組織表示,他們正在與聯邦官員合作,說服那些負責監管禁售的州及地方官員,芯片公司是應該被允許繼續運營的重要業務。
代表英特爾(Intel Corp)和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 Inc.)等美國大型工廠芯片制造商的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在一篇博文中表示,該協會正在與美國國土安全部合作,對上周發給各州和地方官員的指導文件進行完善和修訂。
上述指導文件中提到,芯片制造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業務,因為它們在支持信息技術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數百萬美國人被迫在家開展工作,信息技術已變得至關重要。該組織主席約翰·紐弗(John Neuffer)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說,芯片在醫療設備、電網和其他必要的基礎設施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他寫道:“我們必須要確保半導體和相關供應鏈的連續性,以支持未來幾周和幾個月內將不斷擴大的數字化服務范圍。由于半導體供應鏈高度全球化,一個地區的經營限制所造成的半導體短缺,無法輕易由其他地區的生產來彌補。”
5G 的落后讓美國深感焦慮
隨著全球5G商用的不斷加速,美國對于爭奪5G領先地位的焦慮感和緊迫感日益強烈。
2019年4月3日,美國國防部國防創新委員會發布了《5G生態系統:對美國國防部的風險與機遇》(《THE 5G ECOSYSTEM: RISKS & OPPORTUNITIES FOR DoD》)報告,該報告重點分析了5G發展歷程、目前全球競爭態勢以及5G技術對國防部的影響與挑戰,重點分析了中國在5G領域的發展情況以及未來對國防安全的影響。
該報告直指華為等中國企業,“中國電信設備巨頭華為的全球營收從2009年的約280億美元增至2018年的1070億美元,而愛立信、諾基亞等這些傳統市場領軍企業同期營收均有所下降。華為、中興通訊、小米、VIVO和OPPO等中國手機廠商在全球市場份額迅速增長,盡管在美國市場的銷量還比較小,但在使用率和影響力方面仍在迅速增長。2009年,收入排名前十的互聯網公司都是美國公司。如今,在前十名中中國企業占了四個席位。這種趨勢仍在繼續,如果中國繼續領先,以5G為代表的未來網絡有可能進一步向中國傾斜。”
其得出結論:“中國計劃部署第一個廣泛使用的5G網絡,其首批Sub-6網絡服務將于2020年投入使用。先發優勢可能會推動智能手機和電信設備供應商以及國內半導體和系統供應商的市場大幅增長。因此,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將為其國內市場開發基于5G速度和低延遲性能的服務和應用程序。隨著5G在全球以類似的頻段部署,中國的智能手機和互聯網應用及服務很可能占據主導地位,即便它們被美國市場排除在外。中國在5G領域的發展,將重現美國在4G領域的輝煌。”
由此提出建議,美國政府需要調整貿易戰略來應對可能會將國家安全資產和使命置于威脅中的供應鏈漏洞。
在美國看來,會將這個洞捅得越來越大的就是華為。
潘多拉盒子即將打開
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對于美國,我們還能存多少幻想,還能做多少退讓呢?
如果美國政府可以任意修改“直接產品規則”破壞全球技術生態,那么中國政府是不是也可以做出一定的反應呢?比如是否應該對美國公司的ICT的網絡和終端技術直接產品實施更嚴格的審查與許可證制度?再比如是否應該批準有美國成分的5G網絡和終端及芯片在中國市場銷售呢?
一旦這么做,可以想見會對產業造成怎樣的影響,其破壞性的連鎖效應一定是令人吃驚的。也就是說,美國政府隨意修改政策,無節制地擴大管轄權,潘多拉盒子一旦打開,對于全球化的產業生態可能是毀滅性的連鎖破壞,毀掉的可能將不止是華為等幾家企業。
第一,中國有能力進行反制,手中有很多“反制武器”,比如限制美國5G芯片以及含有美國5G芯片的終端、設備進入中國市場,美國企業將損失巨大。而中國并不會受到影響,5G設備有華為、三星、愛立信、諾基亞等可以提供,5G芯片有聯發科(MTK)、三星、展訊等替代方案。
以高通、蘋果為例,如果對這兩家企業進行反制,其潛在損失就至少超過700億美元/年,相當于2019年的波音營收(766億美元),高通極大可能因為市場份額急劇縮水,將無法承擔巨額研發投資,而將不得不退出5G通信市場。韓國三星和臺灣聯發科將因此大大受益。
蘋果:2020年第一財季(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區營收占蘋果總營收比例為14.8%,約135.9億美金,全年至少500億美金。配套美國芯片廠商如高通、博通、美光、TI、Skyworks、Qorvo預計也將受到嚴重波及。
高通:中國區營收占比達47%。高通2019財年營收247億美金,其中中國區營收達116億美金。除了華為自研5G手機方案,三星、聯發科、紫光展銳皆已推出5G手機芯片方案。如果中國手機廠商不采用高通方案,高通至少損失全球40%市場份額。
波士頓咨詢(BCG)在其《How Restricting Trade with China Could End US Semiconductor Leadership》(限制對華貿易將如何終結美國在半導體行業的領導地位)報告中做出三點分析:
1、中美摩擦給美國半導體公司發展帶來了巨大阻力。自“貿易戰”開始以來,美國前25大半導體公司的收入同比增幅已從2018年7月實施首輪關稅前的4個季度的10%驟降至2018年底的約1%。而在美國2019年5月限制向華為銷售某些技術產品后的三個季度中,美國頂級半導體公司的營收均下降了4%至9%。其中許多公司將與中國的貿易沖突作為其業績下滑的一個重要因素。
2、若貿易摩擦升級,美國的全球半導體領導地位將岌岌可危。BCG預測,第一種假設是“美國維持現有的對華出口限制和技術管制”,第二種假設是“徹底終止雙邊技術貿易、技術領域對華脫鉤”,如果以上兩種假設中的情況發生,未來三到五年,對美國將產生如下影響:
如果美國維持現行實體清單中規定的限制,將損失8個百分點的全球份額和16%的收入。
如果美國完全禁止半導體公司向中國客戶銷售,實際上會導致技術與中國脫鉤,那么將損失18個百分點的全球份額和37%的收入。
這些收入下降將不可避免地導致研發和資本支出的大幅削減,以及美國半導體行業15000至40000個高技能直接工作崗位的流失。
3、若中美產業技術完全脫鉤,韓國和中國將繼續崛起,甚至取得領導地位。如果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產業技術完全脫鉤,韓國很可能在幾年內取代美國成為世界半導體的領頭羊;從長遠來看,中國可能獲得領導地位。
第二,美國此舉是用特定手段針對特定公司違法在先,搞亂市場和全球產業鏈格局,修改規則,攪動產業風波。如果中國進行反制,并不是攻擊行為,而是被迫應戰,反制“技術霸權”,師出有名。
全球半導體和通信產業鏈為5G已經準備了多年,投入巨資,當前在5G終端手機領域已開始大規模商用,如果美國針對關鍵半導體設備妄加修改規則,將嚴重攪亂全球5G節奏,全球5G產業鏈上下游以及數以億計用戶受到巨大影響,全球相關配套芯片供應商運營和生存面臨巨大危機。
第三,中國對此事的具體反制措施不會影響整體營商環境,只會影響特定美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沒有傷及無辜,合情合理,不會影響美國廠商投資辦廠。
第四,美國此舉,影響的是美國大國形象,影響世界對美國的信任,世界都會擔心誰是下一個華為,因此誰也不要幸災樂禍,蝴蝶效應已露端倪。
美國此舉意味著可以針對全球所有半導體制造廠商的已有生產設施任意行使新的管轄權利,從而中斷任何企業的芯片供應鏈。
該規則變化事實上破壞了全球商業貿易的規則,在已銷售的產品上附加了美國政府額外的法律權利,是一次巨大的擴權和“霸凌”,一旦生效后還可能進一步擴張到其他行業領域。受害企業不僅限于中國企業,包括所有采用美國設備的非美半導體制造企業,如臺積電、三星、海力士、意法半導體等。
華為: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
在華為年報發布會上,記者問:最近美國媒體報道,白宮考慮一項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可能會限制包括臺積電在內的芯片制造商對華為供貨,請問華為將如何應對可能更加嚴格的出口管制?謝謝!
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回答如下:
我看到了路透社報道的消息,同時也看到了2020年3月29日中國日報的消息,中國日報提到:如果新措施得以實施,中國政府也別無選擇,只能對某些公司采取同樣的措施。
我想,中國政府不會讓華為任人宰割,或者對華為置之不理。相信中國政府也會采取一些反制的措施。為什么不能基于同樣的網絡安全原因,禁止美國公司的5G芯片及含有5G芯片的基站和智能手機、各種智能終端在中國使用呢?就算在這種情況下,華為還能從韓國的三星、中國臺灣MTK、中國展訊購買芯片來生產手機,就算華為因為長期不能生產芯片做出了犧牲,相信在中國會有很多芯片企業成長起來,用韓國、日本、歐洲、中國臺灣芯片制造商目前提供的芯片來研發生產產品。
如果美國政府可以任意修改“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其實是破壞全球技術生態,如果中國政府采取反制,會對產業造成怎樣的影響,推演下去,這種破壞性的連鎖效應是令人吃驚的。
潘多拉盒子一旦打開,對于全球化的產業生態可能是毀滅性的連鎖破壞,毀掉的可能將不止是華為一家企業。我們希望全球產業鏈合作,希望聚焦客戶和產業界的挑戰,為全球客戶提供可信任的產品與客戶、為客戶為消費者提供好的產品與體驗。我期望這條信息是假的,否則會后患無窮。全球產業鏈的任何一個玩家都很難獨善其身。
文章來源:藍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