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原色影院_免费av在线_中文字幕最新精品_久久精品视频99

歡迎訪問企業培訓網!本站提供優質培訓課程和培訓服務!
免費注冊 | 會員登陸 | 將本站設為首頁 | 將本站加入收藏夾

此刻,是調整激勵機制的最佳時刻!

作者:曾小軍,喬諾咨詢中心總經理,資深人力資源專家;來源:喬諾之聲

2020年,繼新冠疫情之后,中美貿易戰、中印沖突等一系列黑天鵝事件接踵而來,讓中國企業面臨史無前例的壓力與挑戰。

退潮之后,方知道誰在裸泳;系列危機之下,有些企業大幅虧損,有些企業卻能夠強勢增長。這些危機猶如試金石,是對企業組織活力與組織能力的突擊考試。

危機之下,企業表現出截然不同的兩種景象,究竟是什么原因?
 
由于工作關系,我們深度交談了21家企業,其中7家企業疫情下依舊保持增長,甚至部分企業5-6月實現40%+的增長,而大多數似乎在等待疫情徹底過去,我們深入這些企業,不難發現,冰火兩重天的業績表現,背后是這些企業截然不同的組織活力。

危機之下,為什么員工會“等靠要”、“無動于衷”、“只關注個人利益”?深度透視之下,不難發現這些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激勵機制失效。

員工的利益沒有與組織利益綁定,沒有做到“利出一孔”,因此不能凝聚全體員工力量,無法做到“力出一孔”。

激勵機制無效,深層次的五個問題

過去3年,我們深度輔導超過40家企業的激勵機制變革,規模從幾億到上千億,這些企業都面臨一個問題——激勵機制失效。

為什么激勵機制會失效?不是企業老板不愿意分享,不是缺少激勵的手段,而是頂層激勵理念出現問題。
 
華為研發體系人力資源總裁的話說:誤區的根因找到了,問題就解決了一半!接下來給大家解析5個咨詢案例,分別對應企業在激勵機制上的五個最常見的誤區,正是這些激勵機制的誤區,導致了大多數企業激勵機制無效。
 
1、分錢or掙錢:某新能源動力電池企業案例

這家企業成立6年,快速成為行業頭部企業。過去的快速的發展,主要是三個成功因素:

1、核心創業團隊的艱苦奮斗與以身作則;
2、公司擁有核心技術,技術驅動公司發展;
3、公司高速發展,人均獎金不斷增長,超出員工對獎金期望。

從2018年開始公司增長開始放緩,逐步進入平穩發展期,公司原有的激勵機制逐步失效,激勵機制變成公司發展的制約因子。

這家企業獎金機制做法:公司年初沒有具體的獎金方案,而是等到每年年末,董事會根據年度經營結果,確定公司年度總獎金包,再根據員工個人績效等級,將獎金分配給員工,獎金額度為1-6個月工資不等。公司、部門、個人層面都沒有事前獎金規則,全部是事后決定與分配。

這家企業的獎金機制屬于授予制,事后確定獎金規則,自上而下進行業績評價和利益分配,所謂的獎金機制其實是分錢機制而不是掙錢機制,牽引員工“分餅”,而不是“做大蛋糕”。由于員工/部門的績效成果與其獲得的獎金沒有機制保障,無法牽引員工/部門的爭相創造價值,員工/部門逐漸失去奮斗的動力,公司增長開始放緩。

·授予制:是自上而下進行業績評價和利益分配,容易滋生“以領導為中心”、下級迎合領導來獲取利益的風氣 獲取
·分享制:任何組織與個人的物質回報都來自于其創造的價值和業績,作戰部門根據經營結果獲取利益,后臺支撐部門通過為作戰部門提供服務分享利益

2、個人or組織:某快消品上市企業案例

這家企業的銷售部門采用提成機制,從業務員、區域經理、大區總經理都是個人銷量提成,導致全員只關注銷量sell in,不關注sell out,不關注產品結構,不關注客戶開發,不關注利潤……

營銷體系從下往上都是銷量提成,類似于俄羅斯套娃,中高層躺贏嚴重。每當公司業績不增長或負增長的時候,銷售人員放棄沖擊銷售目標,迫使公司通過提高提成單價,銷售鐵軍逐步變成了銷售雇傭軍。

這家企業的研發、供應鏈、職能部門的員工,全部采用目標獎金制,每個員工的獎金與自己個人考核目標達成相關。由于獎金與績效目標強關聯,導致員工都不愿意挑戰目標,討價還價與PK目標盛行。

這家企業獎金方案帶來三個明顯問題:

1、員工的獎金只與個人業績關聯,導致員工不關注部門的績效,也不關注公司層面的經營結果;

2、公司總獎金包失控,每年到了年底,每當個人獎金方案清算出獎金金額,總是發現獎金總包增速遠大于公司業績增速;

3、銷售人均獎金遠遠大于其他部門,激勵機制開始逐步撕裂組織,部門間協同越來越難,銷售、研發、供應鏈、職能無法形成戰斗合力。

這家企業只對個人進行評價與激勵,而缺乏對組織的評價與激勵,獎金機制設計,沒有拉通個人、部門、公司之間的分配邏輯,無法做到全員利出一孔,就不能牽引全員力出一孔,員工都在做布朗運動,組織自然無法形成合力。

3、短期or長期:某家電上市企業案例

這家企業是屬于典型的事業部組織模式,集團每年給每個事業部制定組織績效考核方案和獎金包激勵方案。

集團對各事業部更多是財務管控,給各事業部的組織績效考核僅僅是財務指標考核,比如利潤、收入、回款的增長。

公司對事業部的獎金機制只有一個規則,從事業部利潤中按一定比例計提作為事業部獎金包。對于事業部核心經營團隊的獎金包,則按照事業部存量利潤的a%+增量利潤b%,作為經營團隊的獎金包,牽引利潤增量。

集團對事業部的組織考核和獎金包只牽引當期多打糧食,導致事業部長期以來只關注當期財務結果,整個事業部缺乏中長期戰略規劃,不愿意做長期戰略投入。集團和事業部的戰略短視,逐步讓各事業部喪失競爭力。每個事業部都處于細分行業的3-5名,但利潤率遠遠低于行業第一名企業。

利潤少,獎金包少,人均獎金少,人才沒有競爭力,公司逐步陷入惡性循環,與行業第一名差距越來越大。

4、增長or效率:某家具上市企業案例

這家家具企業2015年-2017年進入高速發展,公司規模從35億增長到70億,2年累計增長98%,與此同時,公司支付給員工的薪酬包卻增長131%。

公司業務高速增長的同時,公司的編制管理開始失控,員工人數基本與業務增長持平,增速達到102%,這樣就導致員工人均薪酬只增長15%。

在這家公司咨詢調研時,兩個聲音讓我難忘:

·老板說:公司支付給員工薪酬包增速是公司利潤增速的兩倍,我非常愿意給員工分享,但為什么員工還是不滿意?

·員工說:公司兩年時間規模翻倍,但我們薪酬增長卻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為什么公司不愿意與我們分享發展的收益?

這家企業是“增長與效率”的典型例子,在我過往服務的企業中是普遍現象。由于只關注業績增長,而忽視了人均效率,粗放式增長導致“愿意分享的老板+低滿意度的員工”局面,只能說非常遺憾。

5、增量or存量:某半導體上市公司案例

這家半導體上市公司的銷售激勵方案非常刺激,各銷售部門只有業績增長達到一定比例,比如銷售收入增長超過10%,才有獎金。

公司牽引“高增長、高激勵”的初衷是好的,但實際的結果是,公司近三年的增長率都在10%以下,接近一半的銷售部門無獎金,公司為了避免銷售團隊潰散,只能每年額外拿出一部分獎金補貼沒有獎金的部門和個人。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非常刺激的激勵機制”案例,但最終的結果卻是事與愿違,越牽引增量越沒有增量,反而導致銷售部門“踩剎車,控制增長”、“不愿意攻堅克難”、“不愿意投入長期戰略”、“做波段,套獎金”等一系列短期行為。

其實對于被激勵的對象而言,需要的不是“刺激的激勵方案”,而是“相對穩定的激勵方案”。

銷售部門獎金公式:
1、當銷售收入增長率低于10%,無獎金
2、當銷售收入增長率超過10%,按照利潤的20%計提獎金包。

大部分企業在設計激勵機制時,缺乏頂層的思考與研究,更多停留在術(工具)的設計與變化。

一旦發現激勵機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則不斷變更激勵的工具與方法,如此周而復始,激勵機制逐漸變成公司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缺了不行,做了沒有效果。 

激勵機制優化,本質是一次變革,必須在四個方面高度重視

企業活力除了來自目標牽引、來自機會牽引以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利益的驅動,正如任正非先生所言——企業的經營機制,說到底就是一種利益的驅動機制。

企業激勵機制必須合理,使那些真正為企業作出貢獻的人得到合理的回報,企業才能具有持續的活力。在優化激勵機制過程中,必須重視以下四個方面:
 
1、重視理念

激勵機制不是一個冰冷的制度,而需要充滿思想與靈魂,這個靈魂就是公司創始人的價值管理理念,包括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價值分配,將理念轉變為激勵機制設計,并旗幟鮮明的進行研討與宣貫,從而牽引全力創造價值、正確評價價值、合理分配價值。
 
2、重視設計

激勵機制務必要做好頂層設計,解決好“分錢與掙錢”、“個人與組織”、“短期與長期”、“存量與增量”、“增長與效率”的核心矛盾。

3、重視溝通

激勵機制關系到員工核心利益,不能做成一個速贏項目。輸出方案的過程,就是溝通共識的過程。激勵機制變革的每個階段,都要做好溝通,頂層設計階段實現高管共識,詳細設計階段實現中層共識,宣貫落地階段實現基層理解。

4、重視繼承

在學習外部優秀做法的同時,一定要繼承企業自身優秀DNA,避免激勵方案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而實現新老方案順利過渡。

激勵機制優化實踐表明:慢不得,也急不得!

2020年,我們輔導幾家企業做了激勵機制變革,包括TCL、方太、雅迪、太平鳥等知名企業,這些企業不僅成功實施了激勵機制變革,而且在上半年取得了不錯業績。

一個激勵機制的變革項目,通常至少需要6個月左右時間。總結這些企業激勵機制變革的經驗,有以下三個階段值得借鑒:
 
1、頂層設計階段:

標桿學習:公司中高層打開視野、思想松土,對標學習標桿企業在激勵機制方面的優秀實踐,做到“心中有全景”。

調研診斷:對公司現有激勵機制進行深度調研,識別出公司激勵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尤其是未來戰略視角,識別出戰略對激勵的核心訴求。

高管共識:高管對公司激勵機制的核心問題進行共識,針對排序靠前的問題,研討優化路徑并確定優化順序,做到“手中有場景”。

2、詳細設計階段:

獎金架構設計:對公司激勵要素進行梳理,設置不同激勵導向;對公司人群進行劃分,對操作類和專業類員工采用不同的激勵策略。對公司獎金包進行劃分,分為經營性獎金包、戰略性獎金包,設置不同的管理方式。

公司獎金包設計:從戰略訴求的視角提煉公司獎金包生成指標,按照公司戰略規劃,測算未來三年的獎金激勵效果,確定公司層面總獎金包的生成機制。這個環節要實現“聚焦戰略,總額控制”。

體系獎金包設計:基于前三年各體系的獎金包占比,結合各體系未來三年的人數變化,測算各體系的總獎金包和人均獎金水平。參考公司對各體系人均獎金系數,調節各體系獎金包占比。這個環節要實現“均衡發展,組織協同”。

部門獎金包設計:將部門區分為作戰部門和平臺部門,差異化設計獎金生成機制;作戰部門從自己打的糧食生成部門獎金包,平臺部門從服務部門分享獎金包。這個環節要實現“群體奮斗,獲取分享”。

個人獎金分配:制定部門獎金包分配權限與導向,區分部門火車頭與員工的分配規則。這個環節要實現“以奮斗者為本,拉開差距”。

3、宣貫落地階段:

對于企業激勵機制宣貫,必須按部門、按層級溝通,確保員工正確理解公司激勵機制,從而牽引員工行為的改變。宣貫過程中,公司高管必須作為主力,親自講解公司激勵機制變革目標。以共識創造效率,以認同使管理有效。

重要的事情說兩遍:

新冠病毒沒有速效藥,更多賴人體自身的免疫與康復能力。

猶如今天企業面臨種種危機,應對危機的方法唯有一個,就是持續的變革,增強自身核心競爭能力。

這個過程中,首先應該優化公司的激勵機制,牽引做到“利出一孔,力出一孔”,當員工干勁有了,干法自然就有了,變革才能事半功倍。企業如果不變革自身激勵機制,即使在2020年能夠僥幸生存,但也無法應對未來更為殘酷的市場競爭。

最后說三點:

1、疫情和各種危機與挑戰,正在逐步調整員工對激勵機制的態度,比如員工開始關注組織目標、開始接受獎金可升可降……,我們要借機優化公司的激勵機制。

2、設計新版激勵機制之前,一定要先復盤原有的激勵機制,哪些方面是有效的?哪些方面是無效的?不僅是工具、方法分析檢討,更是要在底層激勵理念上復盤總結。

3、激勵機制的變革需要從長計議,而不是臨時抱佛腳。如果我們希望第四季度輸出方案,至少第三季度就應該開始思想松土與頂層設計,讓激勵機制真正平穩和有效。

【相關鏈接】向華為學習:戰略規劃與銷售激勵

(信息發布:企業培訓網  發布時間:2020-7-7 16:37:08)
金錯刀爆品戰略總裁營
版權聲明:
1、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附帶版權聲明的文章,其版權以附帶的版權聲明為準。
2、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企業培訓網立場,本網站不對文章的真偽性負責。
3、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轉載刊發僅為網友免費提供管理知識與資訊,不以贏利為目的。
4、用戶如發現本網刊發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權方面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本網站經核實后將進行相關處理。
企業培訓導航
·按培訓課題:
企業戰略
運營管理
生產管理
研發管理
營銷銷售
人力資源
財務管理
職業發展
高層研修
標桿學習
認證培訓
專業技能
·按培訓時間:
一月課程
二月課程
三月課程
四月課程
五月課程
六月課程
七月課程
八月課程
九月課程
十月課程
十一月課
十二月課
·按培訓地點:
北京培訓
上海培訓
廣州培訓
深圳培訓
蘇州培訓
杭州培訓
成都培訓
青島培訓
廈門培訓
東莞培訓
武漢培訓
長沙培訓
最新培訓課程
年度培訓計劃
企業培訓年卡
企業培訓專題
爆品戰略
國際貿易
股權激勵
領導執行
戰略規劃
學習華為
項目管理
工業工程
產品經理
采購管理
生產計劃
供應管理
精益生產
現場管理
車間管理
倉儲管理
營銷創新
客戶服務
談判技巧
銷售技巧
微信營銷
電話營銷
網絡營銷
客戶管理
行政管理
招聘面試
勞動法規
薪酬管理
績效考核
培訓體系
團隊建設
內部培訓
檔案管理
內部控制
納稅籌劃
非財培訓
應收賬款
預算管理
成本管理
地產培訓
中層經理
商務禮儀
溝通技巧
班組管理
最新信息 | 培訓需求 | 網站動態 | 網站地圖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企業培訓網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優質培訓服務!推動企業進步,助力企業騰飛!
客服電話:010-62258232  QQ:25198734  網站備案:京ICP備060271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