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持續66天的“劃江而封”終于結束了。解封意味著復工,但并不代表著完全復蘇,中國企業的復蘇之路才剛剛開始,所有企業都在經歷一次現代企業治理能力的考驗。
企業面臨的是什么?一邊是更具挑戰性的市場:
1、產品在基本功能以外,衍生出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場景的多樣化導致客戶需求愈加復雜;
2、終端消費力萎縮,客戶預算縮減,對成本愈發敏感,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
3、產能結構性過剩,競爭加劇,產品品質成為高壓線,任何一點質量問題給企業帶來的都是利潤口碑雙重打擊。
另一邊則是老生常談的困局:
1、為了應對業務和需求的多元化,導致SKU越來越多,但其中爆品卻少之又少,給供應鏈徒增壓力;
2、產品投不準,新品長不大,銷量的增加往往依靠的是營銷資源的投入,結果費用直線上升,利潤卻沒有增加,投資效率越來越低;
3、產品品質不穩定,質量問題頻發,定位高端,品質卻未必高端,導致客戶滿意度下降,品牌口碑受損。
過去,很多中國企業處于野蠻擴張階段,營收規模持續高增長,利潤卻止步不前。今天,利潤才是能幫助企業走向明天的生命之源。
稻盛和夫說:“越是蕭條便越要全力開發新產品”。很多中國企業正在荊棘中負傷前行,我們需要的不僅是開發新產品的能力,更是打造精品的能力,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用過硬的研發能力,打造出劃時代的精品。
1929年美國大蕭條時期,汽車行業大洗牌,但同時,這個時代也是汽車產品重新定義、快速發展的時代,回顧這個時代的汽車,我們能發現什么?
更深入的洞察,通用時任總裁斯隆認為,“擁有一輛交通工具”絕不是客戶需求的全部。不同的客戶群體,對汽車的功能和質量方面的需求皆有不同。于是,通用精心布局細分市場,推出五大品牌,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特點,針對特定的客戶群體。
更低的成本,汽車在此之前還是富人的專屬,但為了刺激消費,汽車成本持續降低,經濟型汽車得到了發展,普通人擁有汽車不再是夢。
更好的質量,雖然經濟型汽車銷量增加,但不僅豪華車型的質量沒有下滑,甚至經濟型汽車的質量都能與高檔車媲美,從而經典車型頻出。
更高的投資效率,通用在大蕭條期間僅推出了六款車型,但款款賣爆,而正是極高的產品命中率,帶來了持續的利潤增長,幫助通用反超福特。
每一次危機,都是一次產品的升級。平庸產品也能成功的時代已經過去,精品時代正式來臨。
來源:喬諾之聲;作者:張乾,喬諾研發投資管理產品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