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在紅衫美國內部分享會上提出了三個觀點:
第一點,面對市場的變化,從中長期來看,可持續增長仍然是最好的發展路徑。
然而這次的復蘇不會是一個 V 字形的反轉,而是一個長期的修復過程。
第二點,在這種情況下,誰能存活下來呢?
答案是適者生存:最終并不是最強大的物種存活,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擅長對變化做出應對的會存活下來。
第三點:雨天更適合超車,這是一個來自F1賽車手的說法。
危中有機,看誰能抓住機遇。那么對創業公司來說,經濟衰退時期招聘會變得更容易,競爭對手也會更少。
企業要如何變危為機呢?
稻盛和夫在《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中提出了應對蕭條的五項政策:全員營銷、全力開發新產品、徹底消減成本、保持高生產率、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
那么,企業該如何抓住變化,做出精品呢?
場景一:抓不住市場機會
抓不住市場機會的根因是:市場變化更快了,市場洞察能力跟不上變化。
那么企業家該如何去應對呢?給企業家們四點建議:
一、要快速捕捉產品應用場景的變化,用場景化的工具,把客戶使用產品的場景展開然后仔細去看,這樣才能發現機會。
舉一個例子,自從2020年疫情爆發,醫院對于CT機房有了新的要求:
·第一個要求醫生必須穿防護服;
·第二個要求在已有空間里劃分出污染區、清潔區和緩沖區。
第二個要求對于現有的環境改造比較復雜,因此某公司發現了這個場景的變化,研發出了“天眼CT”,即在CT機房上裝一個攝像頭,病人躺好后,醫生可以在遠程幫助病人調整位置。
這家企業抓住了客戶場景的這樣一個變化,開發出了對應的產品,一下子就占有了大量的市場份額,而且產品供不應求。
二、快速識別客戶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的變化。
疫情之下,客戶對于TCO的訴求愈加明顯。
比如疫情期間,急需大量的核酸實驗室,傳統的滿足要求的實驗室建造時間大概需要兩個月,但考慮到設備成本、部署成本、維護成本等等,移動核酸實驗室可以即建即用,一經上市很受歡迎。
三、搭建快速收集市場信息的平臺。
根據標桿企業的一些經驗,這里有三招可以提供參考。
·第一招,找行業的明白人。
因為他真正知道客戶需要的是什么,那么做出來的產品就會很受歡迎。
·第二招,利用大數據分析。
很多時候,我們做現場調研會有一定的困難,但是我們可以利用大數據做一定的補充。
比如,在疫情這三年左右的時間里,亞馬遜網站的熱銷產品從最初的口罩,后來變為了口罩的繩子。
由于很多客戶對生產的口罩不滿意,感覺到不舒服,或者尺寸不合適等等原因,所以開始對所購買的口罩的繩子進行了改造。
·第三招,建立直接觸達用戶和產品的快速反應機制。
快速反應機制可以分為兩段:
第一段,是直接觸達客戶的快速反應機制,即客戶使用產品后的各種反饋,作為快速反應機制的入口;
第二段,是將客戶的反饋直接傳遞到產品,即將用戶反饋的各種信息直接傳遞到研發,產品端,最后進行落實,形成有效的快速反應機制。
四、把洞察能力建設在組織上。
在大多數企業中常見4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責任人不明確。
各企業可以自檢一下,如果產品的競爭力不足,誰應該下課為此負責?如果沒有的話,那么公司的產品競爭力是沒有人負責的,或者可能只有老板負責。
這將導致,打造產品競爭力的活動沒有人組織、推動、實施。
·第二個問題:產品競爭力導向不清晰。
我們拿什么來衡量我們產品競爭力。
2B的企業,建議大家可以用投標的技術排名、 Vip客戶的市場份額、需求命中率等指標來衡量產品競爭力。
2C的企業,建議用NPS、品牌等指標來衡量產品競爭力,作為產品競爭力的KPI。
·第三個問題:沒有實體組織的支撐。
在很多企業中,常常聽到評價市場洞察的工具和方法都很好,但是在企業內卻沒有投入,那么必然也不會有產出。
這個投入就需要一個實體組織的支撐,如果沒有實體組織,這些活動光靠臨時組織的團隊是很難落實的。
·第四個問題:高效率高質量的活動。
大部分活動在企業現有的流程中都存在,那么這里強調的是做到位。比如重量級團隊的成員是否夠“重量“,輸出的匯報PPT是否高質量。
場景二:知道要做什么,也做出來了,但利潤卻不高
知道要做什么,也做出來了,但利潤卻不高,究其根因是:產品立項管理能力不足,跟不上企業的發展。
一、每個產品立項時,要走一步,看三步。
即需要回答它在總體市場進攻路徑中的定位:
第一,當前產品的定位是什么?
第二,后續產品的定位是什么?
第三,當前產品和已銷售市場的關系是什么?
二、產品開發與產品上市要采用并行工程。
目前大多數企業還是串行的開發模式。
舉例來說,一家企業,在2020年底的時候他發現了一個需求,然后開始研發,到2020年的7月份做到量產,然后定價。
等兩個月后,宣傳等工作都已經做好,且產品已經發布了,卻發現他們不能滿足那些重要的大客戶的有些需求,那么就要重新啟動這個產品的優化設計,此時已經過去了一年的時間了。
結果上市時間晚了,而且損失了大客戶訂單,同時暴露了技術路線。
反觀,如果采用并行工程,上市時間可以提前6個月,并且突破了大客戶,達到上市即上量的效果,并且友商短期內難以追趕,且利潤得到了保障。
三、守住質量的紅線。
企業基本都會面臨質量、交期、成本之間的沖突,那么該如何排序呢?
在博弈論中有一個大豬小豬的故事。大豬身強體壯,它能夠撞開門去搶飼料,而小豬撞不開門,但是跑得比較快,所以小豬的策略就是跟著大豬身后,等大豬開拓市場以后,它就沖進去分得一部分飼料。
犧牲質量就會導致公司既付出了大豬的代價,開拓了市場,但是卻沒拿到大豬收益,這是非常可惜的。
最后的話:
基于兩個典型場景,給企業的三個建議:
一、明確責任組織,確定年度目標。
如果你覺得現在認可一個機會,就要洞察市場,找到機會,然后做出精品,第一個動作就是要先把責任組織定下來,把目標定下來。
二、搭建快速收集市場信息的平臺。
搭建一些適合于你所在企業和行業收集信息的平臺。
三、建立客戶的場景庫和TCO模型。
利用好場景庫和TCO模型這兩個工具去做市場洞察,把市場的變化變成商機,最后給我們企業帶來商業上成功,尤其是在危機的情況下實現換道超車。
來源:喬諾之聲;作者:許樂,喬諾研發投資管理資深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