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原色影院_免费av在线_中文字幕最新精品_久久精品视频99

歡迎訪問企業培訓網!本站提供優質培訓課程和培訓服務!
免費注冊 | 會員登陸 | 將本站設為首頁 | 將本站加入收藏夾

活下去是企業的最低綱領,也是最高綱領

前言

近30年,中國企業多多少少都面臨著不同的挑戰。華為作為國際化公司,在20年前,就已經沖進美國市場。

20年期間,5場大的遭遇,華為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從容應對,穿越危機的呢?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些發展好的企業,其實都是和下圍棋一樣比氣,看誰的氣更長,活的更持久。

當一個重大危機到來,意味著各種困難和不確定性的到來,我們大多數的企業會恐懼、不知所措,甚至消亡。

但優秀的企業深知,機會其實就藏在危險和不確定性中。

它們會拼命尋找并抓住機會,不管怎樣都會努力讓自己持續活下去。當其他企業消亡后,就有機會獲得空出來的市場份額,挺過危機,進而取得更大的成功。

因此,企業的管理體系,一定要構筑在生存的基礎上,確保自己能持續地活下去。

接下來分享一下,歷史上華為應對危機時的一些經驗,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示。

90年代,國際巨頭太強大,該如何競爭?

信息產業是中國最早全面開放的產業之一。趁此機會,國際的一些巨頭們憑借著巨大的資金與管理優勢,早早的就占領了中國的一些大城市、中等城市等等。

在信息產業方面,留給中國本土企業的生存機會基本沒有,當時大家都普遍認為,中國是沒有辦法追上西方的。

然而華為卻不信邪,在危機下做對了如下3個關鍵點,硬生生讓自己有了站起來的資格。

1.開發農村市場,贏得第一桶金

90年代,華為剛好碰上了國家的村通工程 ,就搭上了這個順風車,決定去到廣闊的農村發展。

農村當時的話務量非常小,可能一個鄉鎮才幾部電話。在這樣的地方去發展業務,成本和地域的廣覆蓋等等問題,都是必須要面臨的巨大挑戰。

在如此艱難困境之下,華為硬是找到了機會,在農村市場淘得第一桶金。

2.推出了商業網解決方案

然后大概到96年之后,開始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城市市場,被西方公司經營很長時間了。

一個后來者,憑什么能夠在城市市場立足呢?

當時的交換機是點對點的C2C通信方式,于是,華為就搞了一個商業網的解決方案,類似現在很多企業里的800電話。實際上就是在交換機上做了一個業務平臺。

華為找到了自己的生態位,錯位競爭,隨后大舉進攻城市,搶占了大量市場。

3.推出了邊際網解決方案

華為大概在1999年左右,就已經做到了交換機國內市場的第一名。

當時的城市GSM網絡,基本上已經被摩托羅拉這些巨頭全部占領。

華為要進軍移動市場,勢必會跟西方的巨頭公司激烈競爭。困難也是非常巨大,核心網有愛立信,基站有摩托羅拉。

此時華為發現,城鄉結合部的那些地方,打電話老是信號斷掉。雖困難重重,華為在那里還是找到了機會,決心大力發展自己的邊際網。

所以,從90年代華為的成功可以看出:

不管是農村市場,還是商業網,還是邊際網,本質都是找到了與別人不一樣的頻道,從而找到了自己的生態位,這樣企業才能夠生存得更好。

2000年,建設高潮退去,能力和資源該何去何從?

在2000年左右,中國通信市場迎來了建設高潮,華為忙得不亦樂乎。

當業務高潮到來的時候,作為企業家的你會想到些什么呢?很多企業家會很興奮,總認為這個高潮可以持續很久。

而當時的任總卻很擔心,擔心這個建設高潮過后,低潮來臨時:

·我們在高潮時建立起來這種能力,資源,該何去何從?

·我們該怎么給我們的能力和資源找出路?

所以2000年開始,要求我們這些干部反復學習:“華為的紅旗能打多久?”

到2000年底的時候,號召廣大干部員工奔赴海外,去開拓國際市場。

因為高潮過后,國內市場飽和,我們只有到海外市場去,才能創造持續的商業成功。

大家可能會有疑問:“西方公司在海外耕耘那么長時間,我們去開拓海外市場,那不就變成同臺競技了嗎?”

然而這是華為在進一步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思考的。

我們去海外,面臨著非常非常大的困難。

西方公司提供的通信設備,還有他們的品牌、技術、市場份額都比我們好,根基非常的堅固。

那華為到海外去,該怎么找自己的生態位呢?

別人提供的是產品通信的解決方案,華為則提供從土建,到鋪光纜、到設備、到交鑰匙的全案解決方案。

沒有辦法,為了獲得客戶的認可,那些辛苦的工作我們必須都得做。

然后經過了三四年的努力,到2004年左右,華為在海外基本站穩了腳跟,海外的市場份額大概能占到整個華為業務的50%了。

所以,高層的領導者要有先見之明。

趨勢不是最主要的,大家都能看到。厲害的企業家,一定是能看到趨勢的轉折。因為只有看到了趨勢的轉折,才能給自己創造機會,光看到趨勢是沒有用的。

2003年,IT冬天,沒有退路就是勝利之路。

這一段時間,正是華為IT的冬天,經歷了一系列的打擊。

1.第一個打擊:與小靈通失之交臂。

華為當時處在W-CDMA,認為小靈通是落后的技術。所以當中國電信大力建設小靈通網絡的時候,華為與小靈通失之交臂。

此時正是IT冬天,西方公司都在拼命地裁員,很多泡沫都破了。在這種情況下,華為是怎么解圍的呢?

果斷把華為電氣賣給了艾默生(2001年),獲得了65億的資金,給主業注入了動力。

華為拿到這65個億,并沒有拿來分給員工,反而在這個階段,開始反周期成長。

到美國等地,用白菜價收購了一些中小企業,一些創新型公司,然后整合起來。

比如光網絡,就是在IT冬天期間收購的小公司。后來沒幾年,光網絡就做到全球份額的第一。

所以企業在碰到低潮的時候,要預測到,下一個周期可能就是成長了。

因為不可能一直都是冬天,我們要未雨綢繆,因為能力建設與機會的來臨,一定是有時間差的,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好這個時間差。

2.第二個打擊:跟思科打官司。

思科告華為侵害知識產權。當時的思科在美國的市場,已經占到了它全球市場份額的46%。

華為進入美國市場,賣數據通信產品,就相當于在思科的家門口,搶他的生意。

所以他要搞我們,就像美國現在搞中國一樣。

華為當年很堅挺,派出了一個專門的團隊,跟他們打官司,最后官司打了大半年。

本來,打官司是一個壞事兒,后面卻打成了一個好事兒。原來華為要在客戶面前拼命證明華為行,但客戶不信。

打官司之后,相當于免費給我們做了一個廣告,全世界的客戶都知道:

“中國有一個非常牛的通信公司,叫華為”。

后來我們開拓海外市場的時候,都不用我們自己講了,競爭對手已經幫我們講了。

3.第三個打擊:跟摩托羅拉簽約失敗。

在開拓海外市場的時候,我們感到非常的艱難,所以在2003年年底時,華為高層有了一個洞見:

再這樣搞下去,華為總有一天會跟西方公司兵戎相見。

·我們能不能夠在矛盾的對立中,找到矛盾的統一呢?

·我們能不能夠帶上西方的棒球帽,來開拓海外市場呢?

所以就想到了,把業務賣給摩托羅拉公司。

摩托羅拉的設備更多是基站,缺核心網絡,剛好華為是互補的。一百億美金的生意差不多談好,準備簽約的時候,由于摩托的CEO換人了,結果沒賣成。

沒賣成怎么辦?

沒有退路就是勝利之路。華為被逼著只能去開通海外市場了。

路是被逼出來的,狹路相逢勇者勝。后來,華為在海外強勢崛起,攻城略地,到2013年超過了愛立信,成為了全球第一。

2008年,金融危機,逆勢增長成立三駕馬車。

到2008年時,金融危機來了。我記得,當時任總拼命給我們打氣說,金融危機的到來,對華為來說一定是個好事兒。

因為危機,危的背后就藏著機。

果然,2009年中國4萬億投下去,三張3G的牌照一發,連續幾年的時間里,華為的業務是多到忙不過來。

在當時,華為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把單核的業務也變成了多核的業務。

原來我們只做運營商網絡的單核業務,后來我們成立了三駕馬車,除了原來傳統業務之外,還有企業網業務、手機消費者業務。

我們三駕馬車再加上3G的牌照,對華為業務,算是極大的躍遷。

不過回過頭來看,當三張3G的牌照發下來的時候,如果華為事先沒做好充分的準備,那機會可能就和我們無緣了。

事實上,華為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就已經招了5000個大學生,備戰3G。

2000年到2009年,十年磨一劍,我們一直等著3G牌照的發放,但是一直等不到。每年都做了資源的預算,結果每年都落空。

3G網絡的成功,實際上是把大量的人調到海外去,先在海外開花結果,然后再轉攻國內市場的結果。

國內市場還沒有成熟,我們必須到海外去找,這就叫創造機會。

這就是華為,不管碰到什么樣的危機,只想辦法,因為辦法總比困難多,總比問題多。

2020年,美國瘋狂打壓,成立行業軍團,主動創造機會

從2020年到現在,美國一直在打壓華為。由于芯片短缺的原因,華為的消費者業務,受到了巨大的影響無法展開。

現在,華為成立了很多的行業軍團,是怎么回事呢?

這是美國瘋狂打壓下的華為,在生存下的一種路徑和選擇。

行業軍團在華為是一個新生事物。華為歷史上的變革,基本上是針對特定領域的變革。

行業軍團則是華為面向ICT市場、面向未來的一次重大變革,涉及代表處、地區部、BG、解決方案銷售研發、交付等諸多領域。

通過拉通研發與客戶端的業務場景,開展解決方案創新,而不是現有產品與合作伙伴產品的簡單組合。

2021年4季度,華為接二連三成立行業軍團,把各類專家匯聚到一個部門。

這是為了,著力解決長期以來企業BG(Business Group)對行業認知比較淺層、不能深度觸及行業痛點,和輸出有厚度的行業解決方案的問題。

我們知道,華為5G技術世界領先,但受大的國際政治環境影響,5G在全球市場拓展受限,B2C業務受芯片供給影響,業績也出現了嚴重下滑。

在這種雙重打擊下,開拓新的收入來源,就顯得無比重要,而大力發展企業業務,就成了華為最現實的選擇。

華為寄希望行業軍團能夠打破現有組織邊界,快速集結資源,穿插作戰,提升效率,做深做透一個領域,并對商業成功負責,為華為多產糧食。

在企業數字化大潮下,行業軍團將華為ICT、云計算、AI等和行業有機結合。一旦獲得巨大成功,其經驗就可以大規模復制,并拉動5G流量大規模消費。

一般消費者對5G的消費貢獻是非常小的,5G最大的消費主體是各行業企業客戶。

打通行業,其實也是打通運營商下游的客戶需求,從而擴大運營商對5G網絡規模擴容的需求,所以打通行業客戶也可以說是一石多鳥。

行業軍團變革,在華為歷史上,沒有經驗可以參照。

不可能像華為幾大事業群BG(Business Group)一樣,對行業軍團預設管控,華為一貫的做法是采用“賽馬”機制,鼓勵他們以結果為導向,闖出一條新路來。

最后的話

其實任何時候,都沒有現成的機會,因此我們不能老是講“抓住機會”。如果世界上的機會都是現成的,那有多少機會輪得到我們呢?

真正的成長型企業,一定是創造機會、引導消費。

最后送給大家,任總說的非常經典的一句話:

“創造機會、引導消費是先驅者的座右銘;尋找機會、抓住機會是后進者的名言。”

來源:喬諾之聲;作者:胡賽雄 喬諾組織活力首席專家

(信息發布:企業培訓網  發布時間:2022-5-30 9:35:44)
績效考核暨KPI與BSC實戰訓練營
版權聲明:
1、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附帶版權聲明的文章,其版權以附帶的版權聲明為準。
2、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企業培訓網立場,本網站不對文章的真偽性負責。
3、本網刊發的各類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轉載刊發僅為網友免費提供管理知識與資訊,不以贏利為目的。
4、用戶如發現本網刊發的文章存在任何版權方面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本網站經核實后將進行相關處理。
企業培訓導航
·按培訓課題:
企業戰略
運營管理
生產管理
研發管理
營銷銷售
人力資源
財務管理
職業發展
高層研修
標桿學習
認證培訓
專業技能
·按培訓時間:
一月課程
二月課程
三月課程
四月課程
五月課程
六月課程
七月課程
八月課程
九月課程
十月課程
十一月課
十二月課
·按培訓地點:
北京培訓
上海培訓
廣州培訓
深圳培訓
蘇州培訓
杭州培訓
成都培訓
青島培訓
廈門培訓
東莞培訓
武漢培訓
長沙培訓
最新培訓課程
年度培訓計劃
企業培訓年卡
企業培訓專題
爆品戰略
國際貿易
股權激勵
領導執行
戰略規劃
學習華為
項目管理
工業工程
產品經理
采購管理
生產計劃
供應管理
精益生產
現場管理
車間管理
倉儲管理
營銷創新
客戶服務
談判技巧
銷售技巧
微信營銷
電話營銷
網絡營銷
客戶管理
行政管理
招聘面試
勞動法規
薪酬管理
績效考核
培訓體系
團隊建設
內部培訓
檔案管理
內部控制
納稅籌劃
非財培訓
應收賬款
預算管理
成本管理
地產培訓
中層經理
商務禮儀
溝通技巧
班組管理
最新信息 | 培訓需求 | 網站動態 | 網站地圖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企業培訓網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優質培訓服務!推動企業進步,助力企業騰飛!
客服電話:010-62258232  QQ:25198734  網站備案:京ICP備0602714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