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多鯨】公眾號
近年來,隨時隨地就能聽的有聲書、電臺、廣播劇等聲音產品越發受到歡迎,聲音經濟也逐漸成為新經濟時代的「關鍵詞」。當說話變為需要訓練的課程,聲音成為一門賺錢的工具,背后究竟是割韭菜還是真價值?聲音培訓究竟如何做?
受互聯網新經濟潮流的影響,爆發式發展的短視頻讓視頻配音產業飛速發展。在短視頻之外,為了滿足人們在碎片化生活中對閱讀和自我提升的需求,諸如有聲書、電臺、廣播劇等在線音頻內容產品不斷被開發,促進聲音市場的發展,聲音經濟快速崛起。
以有聲書和廣播劇為例,像懶人聽書、喜馬拉雅等音頻平臺一般都需要大量的優秀配音,將文字作品轉化成有聲作品進行售賣,配音者則能夠在平臺的盈利中獲得收益。就聲音市場產業鏈來看,有內容端(內容提供方)、平臺端(在線音頻平臺)、用戶端(用戶)三個角色。平臺作為一個載體,把內容和用戶鏈接起來,內容在平臺上進行展示,用戶在平臺上選擇喜歡的內容收聽。
(有聲市場產業鏈)
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主播開始在喜馬拉雅等平臺上通過各類音頻節目,獲得巨大的流量與可觀的收益。其中,有的音頻節目點擊率幾千萬、甚至幾十億,而這個看似遙不可及數字也反映了目前音頻市場的火爆情況。
而在新業態的蓬勃發展之下,音頻消費者的用戶規模不斷攀升,聲音經濟市場規模也有望進一步擴大。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在線音頻用戶規模達到5.7億人,未來還將會保持穩定增長,以網絡聽書、音頻直播、知識付費等業務模式為主的網絡音頻行業開始逐漸普及到各個年齡層的用戶,預計到2022年將達到6.9億人。
(圖注:數據來源,艾媒咨詢2020-2021年中國在線音頻行業研究報告)
短視頻、在線音頻等新業態的一路高歌猛進,聲音經濟從業人員的需求量也隨之上漲,眾多領域開始急需大量電臺主播、帶貨主播、有聲書朗讀者、配音員等專業化聲音從業人員。隨著有聲市場對于聲音人才需求不斷增強,聲音教育培訓行業也應運而生。
在十方科技梨花聲音研修院總經理楊楠看來,聲音培訓在當下十分必要。「目前有聲市場人才需求巨大,在有聲書、廣播劇、個人節目、影視配音、語音直播、知識付費、聲音教練、主持人等行業都存在極大的人才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有聲行業存在巨大的金字塔階梯分層,例如在金字塔頂端如面向影視劇配音、主持人等方向,對聲音要求的維度極高;而在金字塔底部及腰部,如有聲書、繪本閱讀等,需求量大,且不要求聲音到達『科班』級別,普通人經過專業培訓完全能達到行業要求。」楊楠向多鯨表示。
多鯨注意到,當下聲音培訓行業尚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痛點頗多。聲音培訓市場良莠不齊,系統性、專業化的社會培訓寥寥無幾。雖然市場上大量用戶存在聲音培訓需求,但是普通大眾很難有機會接觸到專業系統的有聲訓練。而行業內的小型聲音培訓機構由于師資力量緊缺、市場資金缺乏,品牌難以在短期形成口碑等眾多原因無法提供滿足真正市場需求的課程,而一些打著「速成」標簽并不具備系統化的課程體系,最終導致聲音培訓行業被大眾貼上「割韭菜」、「賺快錢」等標簽。
在龐大的市場需求催化下,「聲音經濟」不再是播音專業人士的特權,普通人也可通過培訓吃到有聲市場的紅利。
正是看到蓬勃發展的聲音經濟帶來的大量人才需求缺口,十方科技成立面向聲音新職業培訓的梨花聲音研修院,所服務的用戶正是普通話不標準,有口音,希望美化聲音,對配音、播音、主持等感興趣的成人,面向行業培養有聲行業需要的新職業人才,包括有聲書主播、電臺主持、配音師、網紅主播、播音主持等。
聲音經濟是一個新興行業,而聲音新職業化也同樣作為新興方向存在。目前市面上與聲音培訓相關的教育需求與供給都相對分散,為了讓教學培訓契合行業對人才的訴求。從一開始,梨花聲音研修院便創新培養模式,采取培訓+平臺渠道資源支持,除了為學員提供專業的聲音培訓課程內容外,梨花聲音研修院APP內的接單市集還承擔著為學員對接市場需求的任務,打通「練習+實戰+應用」全鏈條,形成在線職業教育產業閉環,根據市場需求針對性地進行人才孵化與培養。
首先在培訓層面,為了讓輸送培訓的人才更契合行業用人需求,梨花聲音研修院絕大部分的課程內容都以真實市場人才需求為藍本,其中也包括把行業內有成功實戰經驗人才的能力模型轉化為教材內容大綱與內容要點。
因此,「實戰性」是梨花聲音研修院培訓課的一大特點。聲音培訓課程包括聲音基礎專項訓練營,以及圍繞市場需求而生的實戰班。學員通過大量的聲音基礎課程和訓練,無論是「口音」、「氣息」、「聲調」都能夠訓練成滿足「能說話」的要求。再輔以大量的聲音市場需求總結出來的市場能力要求,配合大量的實戰訓練課程,最終實現學員的能力與市場需求相匹配的目的。
與市面上眾多打著「N天速成」的偽聲音培訓課程不同,梨花聲音研修院課程采用5-6個月的授課周期,首要階段是聚焦于矯正發音與科學發音,其次是普通話矯正訓練與有聲播讀技巧訓練,再是技能導向的實戰課學習。在課程學習期間,還穿插作業帶練課、小班帶練課、大咖公開課以及1對1專屬聲音教練輔導課等。據多鯨了解,梨花聲音研修院的課時總量甚至已經超過了大學4年一門專業課的課時總數。不同的是,梨花聲音研修院將大學4年的專業課內容匯集到5-6個月內,進行高密度專項技能教學和訓練。
(梨花聲音研修院階梯式課程架構)
其次,為了讓學員高效學習,梨花聲音研修院將所有課程內容封裝到一個APP里,分成錄播課、小班課、直播課等形式,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梨花聲音研修院組建了一支300余名在聲音培訓或者是聲音領域擁有豐富教學和實戰經驗的師資團隊,從教材研發到授課講解全程跟蹤,為學生提供特色化、差異化教育培訓。
教學模式方面,梨花聲音研修院采用「四師教學」的模式,分別是主講老師、聲音教練導師、小班課老師及大咖導師。主講老師負責錄播課程與部分直播課程的錄制,實戰經驗與技能傾囊相教;聲音教練導師負責全程陪伴式學習;小班課老師針對學員聲音個性與特點制定學習計劃;大咖導師則負責傳授行業最新經驗和實戰案例。據透露,目前負責課程研發的教師有100多個,負責授課和服務的老師有300多個。
在整個培訓課程中,梨花聲音研修院還通過AI技術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考核,檢驗學員的學習情況。以AI糾音為例,通過字音準確度、聲調準確度、情感表達度、語言流暢度、講述能力度等五方面維度智能評估學員的語音作業。
(梨花聲音研修院AI糾音工具)
據梨花聲音研修院教學部負責人介紹,學員在五個月的學習過程中,一共需要經歷兩次大的考試,第一次是在第二階段課程結束后,會對學員的基礎能力進行全面的測試。第二次是在五個月的課程全部學習完畢后,按照市場真實的能力要求對學員進行畢業考核,考核通過才會給學員頒發結業證書。「除了這兩次大的考試之外,練習和能力測試會始終貫穿著整個教學流程,通過『教、學、練、測、評』一套完整的流程,不斷根據學員的能力和不足,針對性進行教學,保證學員的市場能力不斷提高,最終達到市場的能力要求,源源不斷地為市場輸送相關領域的人才。」
最后,為了保障學員學后能夠接到市場上的訂單,梨花聲音研修院還與近百家配音工作室、出版社、音頻頭部品牌等建立深度合作,與學員對接音頻行業內的海量優質資源,學員結業后如符合要求便可通過試音,完成接單任務。與此同時,梨花聲音研修院也有接單廣場,每天匯總最新市場需求信息,讓學員自行投遞。據數據顯示,在付費學員中,有30%-50%比例的用戶達成接單目標。
基于此,梨花聲音研修院高度重視渠道資源擴展,積極對接各大資源平臺。據悉,梨花聲音研修院目前在長短音頻、AI、直播等行業板塊與眾多知名企業達成合作,為學員提供就業機會,解決在線教育經營閉環問題。
聲音經濟市場正處發展大藍海。從市場規模來看,到2021年,在線音頻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98.9億。而在大藍海發展之下,在線音頻用戶對內容質量的要求提高,為維護平臺用戶忠實度,各大平臺需要保障優質內容生產,這也直接倒逼配音從業者提高業務水平,聲音培訓也由此成為行業「剛需」。
據了解,目前市面上的聲音培訓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為播音主持專業院校培訓,例如為人們所熟知的中國傳媒大學,但普通大眾很難有機會接觸到這樣的訓練;另一類是提供聲音培訓的職業教育機構,但鑒于聲音培訓這個新興行業目前還處于前期發展階段,存在師資、教學力量參差不齊等情況,有打著「速成」推銷課程的機構,也有像梨花聲音研修院這樣深耕于聲音培訓行業,不斷以課程和服務推動行業發展,持續為社會輸送人才。
「我們知道目前聲音培訓行業存在一些問題,但是任何行業在初期階段一定會存在各種問題的。」楊楠表示,所以目前梨花聲音研修院正在致力于推動整個聲音培訓行業標準化和透明化發展,例如,正在與一些高校聯合創建關于聲音培訓行業的標準,希望可以制定聲音培訓課程的行業標準;同時與市場上的出版社、配音工作室等合作,希望打通聲音培訓市場的完整鏈條。「雖然現在聲音培訓行業存在諸多詬病,但是我們也確確實實看到了眾多學員通過聲音實現自我價值的認可和提升、實現收入的增長。」
同時,楊楠表示,要做好聲音培訓并非易事。如論聲音培訓市場的行業競爭,主要體現在內容、師資、技術及渠道層面。楊楠向多鯨表示,聲音培訓看似門檻不高,但對團隊的內容能力、師資與服務能力提出巨大的挑戰。背后原因在于,一是,聲音市場行業需求多樣化,與用戶的需求緊密掛鉤,因此課程內容需要具備實戰性,立足于市場剛需職位更新迭代課程,滿足市場對人的要求;二是,例如在梨花聲音研修院,小至不到10歲,最大至80多歲,因而需要機構提供成熟的后端教學服務,不斷調動、滿足用戶需求;三是,正因為用戶偏向大眾化,如果要將大眾培養成為具備有聲行業職業化群體,成熟的教研體系和師資不可少。
論其技術,聲音培訓需要重交互,線上技術成熟可增強交互的效果,這對線上聲音培訓提出很高的要求。例如梨花聲音研修院在1對15人的小班直播課程中,老師與學生可以面對面同頻聲音指導。同時持續組建技術團隊,探索AI在教學上的更多應用。如果沒有成熟的技術提供支撐,僅靠單一錄播課,很難達到培訓的實質效果。
論其渠道,則要與新職業人才的就業出口息息相關。新職業培訓最終的目的是要實現就業導向,很大程度上關系國家產業轉型與民生福祉。以梨花聲音研修院為例,則是以培訓平臺+接單渠道一體貫通的閉環模式,為學員提供快速適崗培訓服務;同時更是與近百家行業相關企業達成對口人才輸送計劃,為優秀學員進入有聲行業提供快速渠道。
楊楠告訴多鯨,「在相對自由的新媒體時代發展下,人人都可以發聲。聲音作為每個人都會自帶的天生能力,實際上可以通過不斷地培訓和訓練,進而拔高聲音的能力。當中既包括自我價值、自我魅力的提升,甚至可以將聲音變成個人的副業,甚至職業,聲音培訓的市場機會前景巨大。」
「而梨花聲音研修院要做的,就是聲音培訓大藍海中以更專業的培訓能力、更負責的服務態度,更前沿的技術應用,構建自身產品壁壘,為行業輸送人才,助推行業健康發展。」楊楠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