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時間:2015年6月12~13日(星期五~星期六) 培訓地點:上海 收費標準:¥3800/人(含授課費,合影費、資料費,茶點、會務費,兩天午餐費) 課程目標: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正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形勢,對企業進行精益改革已成為一個發展趨勢。精益管理由最初的在生產系統的管理實踐成功,已經逐步延伸到企業的各項管理業務,也由最初的具體業務管理方法,上升為戰略管理理念。精益管理要求企業的各項活動都必須運用“精益思維”。在精益管理中,如何了解企業精益變革中真實的業績?財務團隊應該如何以全面合作伙伴的角色更有效地支持不斷增長的精益業務,清晰而準確地全面描述精益改善效果和總體業務表現情況? 本課程通過從精益生產出發深入到精益成本的探討,剖析企業怎樣從被動成本核算進階到主動成本管理以及如何實施精益財務體系,優化流程,降低浪費,提升競爭力。 參訓對象: CEO、企業高層管理者 CFO、財務總監,財務經理等 精益領導 首席營運官、生產經理等 課程內容: 精益原理概略 精益生產與精益財務 精益文化和精益管理會計的障礙 價值鏈精益變革 精益財務的過程圖 精益思維在財務中的運用 精益價值流管理 財務部門的價值流 基于價值流的財務科目的實用分類 單項的持續更新機制 基于價值流的統計信息的提煉 精益成本控制會計實務 從被動成本核算到主動成本管理控制 傳統標準成本會計和成本核算的缺陷:不適用于現代精益企業標準成本模式及實踐 精益企業的特征 精益價值流和精益單元 傳統成本管理(TCA):目標成本法于標準成本法的應用 ABC(Activity-Based Accounting)作業成本法的原理及應用 ABC與RCA精華融合的合理運用 產出成本法(TA)的原理及應用 精益成本(LA)的原理及應用 基于價值流/過程的成本目標與成本管理 基于精益單元的業績指標 作業成本管理模式及實踐 戰略成本模式及實踐 表現量度 案例分析:“人人都是經營者”的精益管理 如何有效地構建企業精益成本管理模式 實戰:產品計劃中的精益成本管理 精益生產的評估 不同產業的“精益化”程度衡量標準 評估體系主要包含的各大指標 目標達成情況監控、 歷史資料分析及改善起點基準確定 財務收益跟蹤 團隊獎勵/回報 采購管理中的精益成本管理 采購成本的檢核 采購價格控制 采購合同管理 從成本競爭的角度選擇供應商 實戰:降低采購成本的策略、措施及方法 精益財務系統實施策略與建議
講師介紹:尤老師 • 上海交通大學CE學院 【精益研發】 特聘教授 • 浙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精益運營】 主講教授 • 上海財經大學EDP 【精益財務】 特聘教授 • 美國工商管理碩士,高級工程師、高級經濟師、高級職業經理人。 尤老師有近三十年的從業經驗,擅長卓越運營管理(OPE)。先后曾在國家部屬科研院任課題組長及工程師。之后在海外工作五年,就職于日企、美企兩家跨國公司。先后擔任過生產經理、工藝經理、測試經理、項目經理和高級工程師。回國后曾按美國總公司要求在上海籌建并擔任該美商獨資企業付總經理兼質量經理。后又就職于歐洲跨國公司歷任行政人事經理和高級經濟師、設備經理、車間布局項目經理、生產高級經理、生產總監。后任某大型民企副總工程師、運營總監、COO。 尤老師在生產制造方面有豐富的現場工業工程(IE)應用經驗:擅長諸如一線班組長溝通技巧,排班技巧、交接班管理、5S管理、目視管理(VM)、看板管理(KANBAN)、浪費甄別及消除(Muda elimination)、照相術(C/F)、一點課(OPL)、防呆術(POKE YOKE)、創意題案活動(SS)、持續改善(KAIZEN)、等生產現場管理技巧;在設備工程分枝,薛宇擅長車間布局、動力及網絡系統規劃、設備管理、TPM等;在生產技術分枝薛宇擅長于方法研究與作業測定、人機工程、問題解決能力提升、創建連續流(One piece flow)價值流分析(VSM)等;在質量管理分枝,薛宇擅長來料質量控制(IQC:AQL)、過程質量控制(IPQC:QC新老七大工具、統計過程控制SPC和6δ)、質量工程(QE:DOE、FMEA)、質量保證(QA:AQL、RQL、LTPD、ISO9000)、品管圈活動(QCC、8D)、全面質量控制和全面質量管理(TQC & TQM)等。 尤老師在研究與開發方面有實際的工業設計(ID)、結構化研發管理(R&D)、產業化(NPI)、工藝和測試(PE & TE)以及價值分析與價值工程、并行工程的組織與管理經驗。 尤老師在工廠成本分析與控制、精益成本分析與控制有豐富的實操經驗和理論功底。 尤老師分五個階段成功推行精益生產,第一階段:從識別浪費、精益現場改善實戰出發,樹立精益文化意識。之后進入第二階段:組織車間布局(例如:C型或U型布局) 創建單件流生產,有效消除各種浪費。第三階段:通過員工一專多能培訓及推行TPM、TQM和供應商管理實現穩定化生產,達成有效改善質量,提高效率,提升FTT、OEE、DTD、Lead Time等KPI指標。第四階段:組建精益促進委員會(LPO)通經過持續改善并建立標準作業、設備快速換模、平準化計劃、看板管理等實現拉動式、按節拍進行混流生產,有效降低庫存,從而實現柔性化的精益生產,并進行精益財務效果分析與評估。最后階段是不斷提升公司完美經營系統及企業文化建設。 尤老師在先進制造生產方面具有計算機集成制造(CIMS)、制造執行系統(EMS)、以及虛擬制造(VM)和敏捷制造(AM)的組織協調能力。 尤老師橫向集日企有效的現場管理、歐企嚴謹的科學管理、美企高效的創新管理于一身,又吸取國企沉淀的精華和民企自有的靈活;縱向不斷從高校和科研單位學習吸收先進的制造理論和技術,并通過產、學、研有效地應用到企業的實際工作崗位。因此,在工作與咨詢中他能根據不同企業的實際情況,為客戶設計出最適合的改進與發展方案,并適當、適時、適量地溶入日、歐、美、國、民等不同企業流派的有效管理意識、方法與技巧。這種將世界制造各流派融合的工作方法和特點,展現了薛宇在團隊發展、顯著改善工廠業績以及短期內將工廠提高到國際化水平的能力。并通過其所就業過的公司與供應商單位以及其交大、浙大部分學員單位成功咨詢、服務、培訓、指導、推行過5S、TPM、TQC、LAYOUT、6 SIGMA 、精益生產、EMS等項目得以驗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