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安排】2021年1月26-31日 廣州
【培訓費用】19500元(含培訓費、資料費、會務服務費)
【關于MTP】
MTP(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企業中高層管理技能訓練教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軍進駐日本后,為東京立川美空軍基地管理日本人工作人員時編寫的,后經日本產業界,學術界和政府通產省參與修訂,編寫出第一版MTP(1955)。以后每五年修訂一次,至今已是第13版。1960-70年代中,有近90%的日本上市企業管理者接受過MTP培訓,60年來共舉辦講師班125次,培養了企業內講師約4000余人,超過150萬人次的企業管理者接受過MTP培訓。MTP訓練中的每一項內容都是具有實戰性的管理技能,因為企業管理人員要掌握的是以“How to do it”為主,故MTP培訓絕非泛泛空談,而是讓學員“一針見血”地掌握實戰重點,與TWI教程一起,迅速改變企業的保守管理現狀。
MTP是國內幾乎所有管理課程的鼻祖與起源,其章節被大量不同管理類講師切割后借鑒進其課程,其核心內容也多有誤讀和扭曲。僅有日產訓官方版MTP在70年來一直保持著正統、純粹的狀態,目前僅有兩個經認定的正式版本,其中10單元完整版最低授課時間需24學時,6單元精華版最低授課時間需14學時。6單元版主要是將13次改版中從未變更過的最經典、最精華的部分提取,以滿足企業以最短學習時間體驗原汁原味的正版MTP之需要。
【關于日產訓】
1950年秋、在立川的美國極東空軍資料補給廠舉辦的第二次極東空軍主管訓練計劃 (FEAF?STC)講師育成講座上,通過日本通產省這一窗口,從日本的產業界來了13名學員。通產省在講座結束后,將[主管訓練計劃]改名為[管理者訓練計劃(MTP)]。之后,MTP講師聯絡會積極開展普及活動。
考慮到需要中立的培訓團體,[日本產業訓練協會]的概念被推進了。由日本通產省、勞動省和日本經濟團體聯盟共同出資,1955年7月13日、創立總會在日本工業俱樂部召開,在此會上確立了日本產業訓練協會的誕生。
在產業訓練的專門機關[日本產業訓練協會]誕生后,將該業務交給了日產訓。MTP培訓的內容之后隨著日本的發展數次改版,直到現在。講師育成講座共開展了116次,培養講師約3850名,接收MTP培訓的人超過了100萬人。對戰后日本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除MTP以外,日產訓是唯一受日本勞動省委托,可以做TWI TTT(Train The Trainer培訓師培訓),即在日本唯一一家擁有TWI培訓講師培訓資格并認證的機構。
【培訓講師】廖衍明
華中科技大學工程項目管理碩士,廣東省優秀職業經理人,F任速贏商學院院長、亞太案例促進協會(APCPA)執行主任、廣東省人力資源研究會副會長、日本產業訓練協會(中國)副會長、《日產訓版MTP訓練指導員手冊》副主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研究員,曾任廣東省職業經理人協會副會長、香港理工大學客座講師。
廖衍明老師擁有百余家管理訪談經驗、近千家企業的入場調研經驗和12年的團隊管理實踐。培訓經驗極其豐富,參與了《藍海戰略》、《行動銷售》等多門海外頂尖版權課程的內化工作,對現代西方管理模式下的目標管理和項目管理有深度認識。自主研發了《溝通式管理》、《Business Result Leadership》、《STT》、《銷量II》等多門極高品質版權課程
全程參與日本產業訓練協會擁有70年歷史的版權課程MTP,獲得日本本部認證,同時還獲得JI(工作指導)、JR(工作關系)雙模塊認證,成為日產訓(中國)戰略合作伙伴,是全國極少數能夠同時頒發MTP/JI/JR三門經典管理課程認證證書的管理人才培養專家之一
廖衍明老師進入培訓行業16年來,為(包括但不限于)完美集團、貴州省煙草、新明珠陶瓷、東風汽車、恒大地產、茅臺集團在內的總部級企業和包括日立電梯、飛利浦、國信證券、中糧集團在內的近百家大型企業分子公司、數以千計的中小企業提供管理人才培養、管理培訓體系規劃建設的服務。
廖老師的課程特別強調知行合一,實戰性強,他在課程現場散發的個人魅力和影響力深深 感染著每個人:授課思路嚴謹、脈絡清晰、理論功底深厚、觀點一針見血,講授幽默風趣, 能根據學員狀況在不同的授課風格之間自由跳動, 現場氣氛特別活躍。特別善于將深奧的理論淺顯化,常讓學員有醍醐灌頂和豁然開朗的感覺。
【官方標準課程大綱】
第一單元 管理的基礎
概要:作為整體課程的前提,第1節明確了什么是“管理”,并引導學員能共同理解。盡可能讓學員聯想到在實際職場中所執行的管理內容,并使之具體化。第2節需要理解管理者的立場以及基于其立場的職責,并在此基礎上讓管理者進行自我點檢。
第3節針對管理者的基本姿態進行研討。第4節針對人的需求和組織內管理者的刺激與部屬行動進行初步研討。
本單元是整體課程的共通的基礎,同時導入課程的研修方法。
第1節 何謂管理
第2節 管理者的立場與職責
第3節 管理者的基本姿態
第4節 需求、刺激與行動
何謂管理
人的行動之三層面
對待上司的方法
管理者的立場與職責
5.1-5.4自我檢查表
管理的六個層面
課程概要
老婦人與泰勒(案例)
科學的方法
全面的判斷
原理的力量
管理者的六項基本姿態
部屬/成員也是人(圖)
人的需求
需求的五個階段
老田與馬科長(案例)
行動的圖示(圖)
列車事故(案例)
第二單元 管理的流程
概要:第二單元管理的流程共5個小節,計劃,指揮·命令,控制,協調,管理的流程與溝通。
第1節,針對制定計劃的程序進行研討。第2節,從分配工作和下達命令的方法去研討指揮·命令,進一步提出現狀下達命令的觀點。第3節,研討控制不足與過度的問題,進一步邁向促進自我控制的良好管理。第4節,研討上司、部屬、相關人員之間的協調方法,特別是整合式協調。第5節對貫穿管理的流程中所有環節的溝通做簡單歸納。
第1節 計劃(計劃的制定方法)
第2節 指揮·命令(分配工作和下達命令)
第3節 控制(控制的方法與自我控制)
第4節 協調(以整合式協調為中心)
第5節 管理的流程與溝通 40分鐘
管理的流程(圖)
計劃的種類
制定計劃的程序
新產品的生產(案例)
指揮·命令
同事的責備(案例)
工作分配三要素及注意點
命令下達的類型
理想的命令方式
現狀下達命令
控制過度及不足對職場的影響(案例)
辦公用品的繳回(案例)
協調
糾紛的案例(案例)
協調時的理想對話方法
整合式協調
商務溝通的方式、內容與目的
心的溝通
語言(面對面)溝通的要點
現狀共有的溝通
第三單元 問題意識與改善
概要:首先,從適應環境變化的觀點來,管理的現場經常會發生問題,要讓學員理解管理者需要進行對應,加以改善。
第1節圍繞“問題”及“問題意識”,研討如何發現問題及喚起問題意識,并針對問題解決的程序進行研討。
第2節研討為進行現狀的問題解決而進行“工作方法改善”的基本思考方法以及原理、原則。
構成 主題 參考授課時間 備注
第1節 問題意識與問題解決程序
第2節 工作方法的改善
問題與問題的種類
企業守法經營討論項目
打擊創意的話
問題解決程序
創造性思考的流程
提升想象力的要點
發揮創造力時的障礙
有效激發部屬/成員創意的話
工作方法的改善
改善的程序
作業領域分析(部分例)
選擇必要改善點的著眼點
討論如何改善
TWI/JI工作指導卡片
TWI/JM工作改善卡片
什么是真正的改善(案例)
如何順利導入改善
第四單元 培育與啟發
概要:在導入第四單元時,復習一下之前的單元,在部屬/成員的能力程度與管理上是否做到了密切配合。
第1節確認管理上培訓部屬/成員的重要性,明確培育的概念和培育的進行程序,使管理者認識到對部屬/成員進行培育是管理者的任務。第2節進一步針對管理者日常指導部屬的實踐,以OJT為中心,研討其本質與方法。
第3節對第一單元提起的需求,刺激與行動中的負面刺激導致的需求不滿繼續加以重視,研討了對應及管理的方法。第4節對培育部屬/成員中,影響接受刺激的方式及行動的另一重要因素態度進行研討,確立了啟發良好態度的三個著眼點。
構成 主題 參考授課時間 備注
第1節 培育的職責與基本程序
第2節 以OJT為中心的培育實踐
第3節 需求不滿的對應及管理
第4節 如何啟發良好的態度
第五單元 信賴關系的形成
概要:前面我們研討了“人”具有各種各樣的需求和態度,在管理中,個人和職場全體的職場士氣問題也時有發生,需在理解人的行動的基礎上力圖加以解決。第五單元的第1節職責的確定,第2節職責意識的形成,第3節職責認知的整合,第4節授權。這四個尊重人性的原則源于TWI/JR卡片的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要訣,第5節研討如何使用該卡片去解決企業組織中與人有關的問題,真正構筑起職場內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關系。
第5節 職責的確定
第6節 職責意識的形成
第7節 職責認知的整合
第8節 授權
第9節 解決與人有關的問題的方法
組織的形態與特征(圖)
對張企劃主管的指示(案例)
TWI/JR工作關系卡片
職責的確定(圖)
勞務科的現狀(案例)
職責意識的形成(圖)
新任務(案例)
職責認知的整合(圖)
洪主管的不滿(案例)
職責的三等價原則
從失敗與成功獲得的回饋
尊重人性的四原則
老田與呂科長(案例)
第六單元 實現良好管理
概要:第六單元實現良好管理是MTP課程的最終目標。研討的是領導力及如何發揮領導力
第1節 領導力概述及其類型
第2節 切實有效的管理實踐
發揮領導力下的組織狀態
領導及其作用
領導力的十六項查核表
領導力的四種類型
領導力的四種類型與狀況對應(例)
部屬,團隊的成熟度與管理者的行動(例)
職位權力與領導力
阻礙組織活性化的現象(例)
促進組織活性化的要點(例)
劉科長的煩惱(案例)
切實有效的管理行動
TWI/4J 復習卡片
如果您是劉科長,會如何做?
20項管理能力
實現良好管理
提高領導力的行動計劃
歸納要點篇(第一~第六單元)
【報名咨詢】
聯系電話:010-62258232 62278113 13718601312 13120125786
聯 系 人:李先生 陳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