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端到端的角度,華為把自己的戰略管理流程命名為從戰略到執行(DSTE,Develop Strategy To Execution)流程,包括四大步驟。
那么,華為的DSTE體系是如何演變而來?這得追溯到華為1998年實施IPD體系時導入的市場管理(MM,Market Management)方法論。
IBM 1994年總結IPD體系時,不僅關注后端的研發實現過程,而且強調前端的業務規劃與產品規劃過程,并對前端規劃工作如何開展提出了市場管理(MM)方法論及流程。
市場管理(MM)被定義為:是一套系統的方法,用于對廣泛的機會進行選擇收縮,制定出一套以市場為中心的、能夠帶來最佳業務成果的戰略與計劃。
在IPD推行之前,華為沒有正式的戰略規劃流程,也沒有完整的年度經營計劃流程,產品規劃方面有初步的產品路標規劃流程。隨著IPD變革的開展,華為2002年著手應用市場管理(MM)方法論和流程制定公司戰略規劃(尤其是業務戰略)流程,于2002年11月發布了《市場管理流程指南》(MM1.0版),用于指導公司業務計劃(Business Plan)、產品線業務計劃(PLBP)、細分市場業務計劃(SBP)、產品包業務計劃(OBP)的制定。MM方法論集成了價值驅動業務設計(VDBD)方法——來源于美世咨詢。
進一步,為了更好的連接“戰略金字塔”中公司、業務單位、功能領域三層面的戰略規劃(SP,Strategy Plan),并分層編制年度經營計劃(BP,Annual Business Plan),華為構建了基于MM的戰略規劃與年度經營計劃(SP/BP)管理體系與流程,也稱為MM管理體系,如下圖:
從02年到09年八年多時間,華為推行基于MM的SP/BP戰略管理體系,華為的戰略規劃和執行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此過程中,華為組織相關負責人多次對MM管理體系進行修訂與版本升級,如下圖:
在2008年,華為對業務流程架構(BPA)進行重構,推出BPA2.0版,MM流程及相關活動一方面劃分到MTL(Market To Lead)流程中,另一方面整合并補充形成了DSTE流程。
2004年前后,IBM在MM基礎上總結了BLM(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業務領先模型)。作為戰略方法論,BLM可以說是MM的升級版與簡化版。一方面,BLM從雙差(績效差距與機會差距)分析出發,歸納了戰略與執行八個要素的內涵和聯系,使我們做戰略規劃時具備了更清晰的思考框架和指導方法。另一方面,BLM沒有把MM中的一些具體步驟及方法(如戰略團隊機制、市場細分、組合分析、業務策略、項目組織、路標規劃等)包含進去。所以,國內有不少企業應用BLM模型時,總覺得落地性差了一些,造成BLM有“別亂摸”的稱謂。
2009年華為導入BLM,對戰略管理體系實施了升級,主要按照BLM框架和要素劃分了戰略規劃(SP)流程步驟。而在市場(Marketing)體系流程(即MTL流程)下面設立了市場管理(MM)流程(狹義MM流程),用于面向細分市場進行市場理解、組合決策并制定目標市場的營銷計劃(MSP,Marketing Segement Plan)。
在年度經營計劃(BP)流程上,融合戰略解碼方法及過程,首先依據戰略規劃流程的輸入,結合銷售預測形成規劃指導,然后編制年度經營計劃和年度財務預算,最后分解制定KPI目標與重點工作方案,并簽訂個人業務承諾書(PBC)。
在組織運作上,華為沿用了前面MM體系下建立的戰略團隊組織機制。
那么,企業如何建立DSTE流程及體系?漢捷咨詢依托十七年戰略管理咨詢尤其是市場管理(MM)應用經歷,結合BLM模型多年的研究與咨詢應用,借鑒華為DSTE經驗,通過為幾十家企業構建戰略管理體系的實踐,總結歸納的DSTE體系框架如下。
在SP/BP制定方面,漢捷咨詢把BLM模型與MM方法結合應用,采用“基于BLM及MM的戰略規劃七步法”,實現BLM與MM優勢互補,雙劍合璧。在DSTE整體過程尤其是戰略執行運營環節,導入三星電子、華為總結應用的BEM(Business Strategy Execution Model)戰略解碼與執行模型,跨越“戰略到執行的鴻溝”,使戰略高效落地。
對于需要謀求進一步發展并實現基業長青的企業來說,一是需要戰略方向大致正確,思想基本統一,戰略目標、業務策略、戰略舉措更明確、更清晰,二是年度經營計劃展開充分,年度重點工作、行動行動分解到位,三是戰略執行運營高效,戰略能夠切實落地,DSTE流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問題是我們公司能否象華為一樣借助領先方法論,通過多年持續、不懈的努力打造自己的端到端DSTE流程及管理體系?
作者:漢捷咨詢
【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