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美國著名學府普林斯頓大學對一萬份人事資料檔案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智慧”、“專業技術”和“經驗”只占成功因素的25%,其余75%取決于良好的人際溝通。每一天,我們無數次與他人打交道不管溝通對象是外部客戶還是內部同事,其實都是在影響他人:影響他人的決策、要求他人改變看法、希望他人糾正某些行為。溝通的意義在于對方的回應,沒有溝通不了的人,只有運用不對的方法。溝通的全部是圍繞目標而進行的,而無法達成一致問題的出現,除了技巧層面的原因,還在于人與人之間對同一個事件看法的差異,也就是人行為的傾向性,所以我們需要去了解自己,還需要理解他人,知道對方和我們看法不一致,只是我們看問題的眼光不同。如果我們在溝通中使用對方更能接受的方式,就會比在使用溝通外在的技巧時更加游刃有余。
本課程從心理因素著手,結合心理學大師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莫爾頓・馬斯頓博士DISC測試工具與手段,幫助參與者認清自我溝通風格,同時掌握自己與他人溝通方式的差異。課程還大量采用了NLP神經語言學工具以及教練的技術,推動學習有效溝通的技巧和方法。
課程特色:課程采用1+1模式,理論+實操,通過大量體驗完成知識和技能的訓練。
課程對象:各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廳堂銷售人員、業務代表、客戶經理和銷售管理干部、營銷人員和營銷經理
課程收益:
● 樹立溝通正確的溝通理念,用正確的心法引導技法,破除溝通障礙;
● 學會在溝通中建立關系,掌握非權力因素影響他人的方法;
● 培養傾聽的好習慣,學會共情式的傾聽;
● 學會使用“上推、平行、下切”的教練式語言,達成溝通的目標;
● 通過DISC測試了解自我的處事風格、特質,從而提供合理的人際風格建議;
● 隨時依據溝通對象的風格切換溝通策略,從而實現影響他人的目標。
課程特色:
● 實戰性:課程講師具有多年的多行業的團隊管理實踐經驗,具有豐富的心理學理論底蘊和實操技巧。課程使用的案例全部來自講師本人的親身經歷或咨詢案例,具有很強的實戰性和可操作性。
● 互動性:課程采用互動式教學,內容包括生動的案例研討、視頻分析和情景演練,能夠有效加深學員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實際轉化能力,現學現會,現學現賣。
● 針對性:課程講師具有多年的授課經驗,對人際風格、神經語言學及教練式談話技術頗有研究,善于分析和解答學員面臨的各種實際問題,能夠與學員形成共鳴和更好的交流,從而使學員獲得咨詢的收益。
課程內容:
課程單元一 問題收集+破冰
學習目標制定,領導開訓激勵
團隊破冰:體驗項目《我是記者》
循環式溝通:講師收集問題清單
溝通心法——溝通六念,破除溝通障礙
一、溝通的目的
1. 高效管理者必備的三項技能
2. 駕馭溝通術是領導的基本素質
3. 溝通的本質——影響一個(群)人的過程
二、溝通的障礙
1. 溝通中存在的三大障礙
2. 雙向溝通比單向溝通效果好
3. 正式溝通與非正式溝通
4. 溝通六念
實操環節 實操環節:溝通中同步的技術
課程單元二 知己解彼——DISC解碼及溝通策略
一、DISC溝通風格前世今生
1. 起源于“體液學說”的DISC前身
2. 坐標上的DISC
3. 溝通風格的分類
4. 視頻案例解析
5. 歷史人物案例分析:
二、影響他人的技術
1. 影響他人的原則
2. 四種不同對象的溝通策略
3. 向上溝通要點
4. 平級溝通要點
5. 外部客戶溝通要點
實操環節 溝通風格識別及應對策略
課程單元三 說我所想——結構化表達及思維訓練
一、結構化的表達原則
1. 表達的三大要素
2. 結構化思考的四個原則
3. 結構化思考要符合MECE原理
二、結構化的設計
1. 鎖定目標設定主題的三個步驟
2. ABCD目標法,讓表達有的放矢
3. 匯報呈現的四有原則
4. “SCQA“引人入勝開場白設計
5. 清晰表達的“PRES“四步法
6. 感性表達5類方法
實操環節 實操環節:《設計打動人心的開場白》
課程單元四 同理心——傾聽與反饋的技術(上)
一、深度傾聽
1. 傾聽能力測試
2. 3R深度傾聽
3. 工作溝通的反饋
4. 有魔力的肯定認同技巧
5. 發展性反饋工具
二、建立信任
1. 3F非暴力溝通法
2. 擴大公開象限——約哈里視窗
3. 同理心技術:即處理事又照顧感受
4. 剝洋蔥法梳理過激情緒
三、化解沖突
1. 沖突的類型
2. 沖突形成的五大原因
3. 沖突與績效的關系
4. 沖突的五種反應模式
5. 破壞性沖突和合作性沖突區別
6. 合作性沖突的四個不同
7. 合作性沖突處理的基本態度
8. 合作性沖突的形為表現
實操環節 實操環節1:《漢堡反饋原則》批評式反饋模擬練習
實操環節2:《同理心溝通3F》同理心模擬練習
課程單元五 語言魔法球——改變他人的教練式提問技術
一、語言的方向
1. 語言的層次及作用
2. 幫助達成目標的發問藝術
1) 基礎精準的問題
2) 后設性的問題
3) 達至完善效果的四步發問法
二. ORID焦點討論法
1. 大腦接受信息的方式
2. ORID是什么?
3. ORID應用的實例
4. 焦點討論法實施
三. PRM績效輔導模型
1. 案例:錯把技能問題當成態度問題
2. P:描述現象
3. 分析原因:外部、內部
4. 商討解決方案:傳道、授業、解惑
實操環節 實操環節1:《上切、平行、下推》練習
實操環節2:《破除限制性框架》練習
結訓典禮
【聯系咨詢】
聯系電話:010-62258232 62278113 13718601312 18610339408
聯 系 人:李先生 陳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