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講師】張冬明老師(>>點擊查看張冬明老師詳細介紹)
【課程背景】
PDCA框架被首次提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由沃特·阿曼德·休哈特和愛德華茲·戴明提出并得以推廣,特別是隨著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在日本大力推廣,PDCA方法使日本的企業得以戰后恢復、迅速成長,并被世界所認可。
無論對于企業還是團隊還是個人,與其說PDCA是一種管理手段,不如說它是一件強有力的武器,一件“催人奮進”的法寶。PDCA是企業管理所應遵循的一個通用模型,是能使任何一項活動有效進行的一種合乎邏輯的工作程序。
PDCA是一個改善循環,在每個循環后把有效的工作方法標準化,并啟動另一個PDCA循環作為持續改善,是實現企業管理基礎逐步提升的有效工具。
掌握PDCA工具應用技巧可引領企業經營持續學習、改善及自我超越。
【課程目標】
1.掌握PDCA管理循環準確含義;
2.掌握每個階段的操作方法、使用工具。
3.讓學員學會在實際工作中按照PDCA的方法指導下屬工作,提高組織績效。
【課程大綱】
第一單元 PDCA基礎回顧
一、PDCA起源與發展
1.PDCA管理循環
2.PDCA價值與應用
二、準確釋義
1.管理閉環四要素
2.持續有效的改善工具
3.PDCA循環"四個階段"、"八個步驟”
三、PDCA循環四個明顯特點
1.大環套小環
2.A是關鍵環節
3.階梯式上升
4.統計的工具
第二單元 認知角度的PDCA
一、P(計劃)的本質
1.計劃是思考的工具
2.計劃來源于目標
二、D(實施)的本質
1.流程因素
2.人的因素
三、C(檢查)的本質
1.檢查的根源是對結果的不確定性
2.合理授權激發執行力
四、A(改進)的本質
1.精益的DNA是改善
2.體系有效性的基礎是標準化
第三單元 計劃階段(P)
一、界定問題,分析現狀
1.問題與現象
案例:立邦、美涂士、嘉寶莉哪個好?
2.發生型問題與設定型問題
3.問題的清晰描述
小組活動:提出市場營銷中存在的問題
二、原因分析工具
1.5Why法
2.因果圖
3.關聯圖
4.頭腦風暴法
小組工具應用活動:銷售政策未達到預期目標
三、真因確認
1.末端原因的分析與識別
2.要因識別與確認方法
四、對策擬定
1.提出對策方案
1)邏輯思維法
2)系統圖法
2.對策歸類、體系化整理和評價
1)重要領域界定
2)風險評估
3.選擇最有效方案
1)經濟性
2)成本性
3)可行性
4.制定實施計劃——5W1H
第四單元 實施階段(D)
一、實施過程的協調與控制
1.資源匹配
2.控制工具
1)報表
2)會議
3)智能化
二、對策效果的初步驗證
第五單元 檢查階段(C)
一、關鍵節點
二、現地現物
三、目標達成確認與修正
1.目標結果反饋流程
2.計劃修訂流程
第六單元 改進階段(A)
一、有效對策標準化
1.計劃復盤
2.反思與標準化
二、標準化推廣
三、下一步驟的持續改善
【聯系咨詢】
聯系電話:010-62258232 62278113 13718601312 13120125786
聯 系 人:李先生 陳小姐